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日前,在位于遂宁高新区的遂宁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洪流令人眼花缭乱——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仓储坐标、超10亿平方米的库容总量,正飞快地更新跃动。在这里,各类数据如毛细血管般“张开”,悄然编织着一张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数据“神经网”。
“我们的工作就是用数据与智能为传统物流产业装上‘数字引擎’。”遂宁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关赏轩站在屏幕前,目光如炬。作为省内唯一正式挂牌的物流领域研究院、首个在数字经济方向产出实践成果的机构,遂宁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已成为撬动西部物流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2+1”战略
数据为基 AI赋能
遂宁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小芳向笔者清晰勾勒出研究院的“2+1”核心架构:“2”是两大前沿研究——依托数据、算力、算法的人工智能研究,以及基于仓储物流数据要素与云计算的大数据研究;“1”是产业服务,即利用平台能力与市场洞察力,为物流全链条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大数据研究已结出硕果。团队从零起步,整合全国仓储数据要素,建成覆盖300多个城市、总面积逾10亿平方米的仓储大数据库。这一“数字地图”被转化为可售卖的数据产品,客户遍布大江南北,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基于数据库产出的市场洞察报告,成为行业公认的权威风向标。
人工智能研究则聚焦“仓库革命”。李小芳透露,研究院联合合作伙伴研发的无人叉车、AGV搬运小车等作业机器人,已进入市场验证阶段,“未来,这些‘遂宁造’的智能设备,将优先服务本地仓储企业。”
扎根遂宁
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
省级研究院为何落地遂宁?关赏轩认为,“遂宁提供了绝佳的物流试验田。”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其物流场景丰富且具代表性,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天然土壤。
同时,遂宁发展数字经济的雄心与政策令人振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扶持,政府营造的创新生态让研究院看到了广阔前景,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形成了关键助力。在遂宁高新区的专业指导和全力支持下,研究院得以轻装上阵、专注创新。
研究院的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成立的遂宁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今年上半年,团队对研究方向进行战略性重新定位,聚焦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前沿,确保其始终立于时代潮头。目前,这支“精锐部队”拥有20余名专职骨干,并汇聚数十位来自高校、协会及产业界的顶尖专家顾问,形成“专职+专家+顾问”的金字塔人才结构。
经营反哺科研
一条独特的创新路径
研究院探索出一条“经营带动研究、研究助力经营”的闭环发展模式。关赏轩介绍,除了核心研发团队,研究院在全国主要区域,尤其是在华东、华南等物流活跃区部署了一线“数据侦察兵”,确保数据鲜活、服务精准。
数据产品采用灵活的市场化运营:标准化“数据流量包”按城市、更新频率和使用年限组合成套餐,企业可按需购买。同时提供深度定制服务,最小颗粒度可至单个城市的数据包。这种将原始“信息”清洗、整合、包装为高价值“数据产品”的能力,驱动研究院实现年产值超千万元。
数据价值远不止交易。关赏轩举例,通过对海量历史订单、运输路线、时间数据的智能分析,研究院构建的模型能为客户提供最优方案——分析城市所需仓库的品类、租金、面积,协助企业作出决策;AI定制本地化办公系统,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与效益……其数据分析能力已服务于银行仓储资产评估、基金投资研判、物流园区规划乃至开发商客户定位等多元场景。
下一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大数据与AI研究成果转化,壮大高端专家智库。未来一年,计划在遂宁筹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本地智能仓储装备研发按下“加速键”。
(刘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