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研发出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看遂宁经开区这家企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2025-07-08 10:17:48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深耕智造,破局而立。当前,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产业链自主可控等机遇在川汇集,面对长期以来的国外技术垄断,遂宁勇挑大梁、蓄势突破,成为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关键阵地。

打响高精尖精密制造之战

2025年工信部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项目名单中,中研赢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气浮移载平台榜上有名,展现出前沿科学从想象照进产业现实的巨大潜力。

首台(套)产品是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重大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分为国际首台(套)、国内首台(套)、省内首台(套)三类产品。

“进口设备价格高、交货慢、售后难,国产技术又总被质疑精度不够……”位于遂宁经开区栖凤产业园内的中研赢创,其纳米级气膜能够承载巨型玻璃基板,气浮平台在零摩擦中能够实现“悬浮式”生产;多孔陶瓷材料与视觉算法的融合,分秒间能完成±200纳米的定位精度。

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气浮移载平台项目申报企业,中研赢创正以“中国智造”之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积极向世界展现着这张“遂宁面孔”的技术实力。

从技术“封锁”到自主“新生”

随着首台(套)产品的不断涌现,这个神秘的行业新锐实现了哪些“自我革新”?带着疑问,在中研赢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雪飞的带领下,穿过精密CNC车间、直驱电机生产车间、精密装配调试等车间,全程可见工人们的忙碌身影。一道亮眼的蓝色可视门将外界阻挡,在超精密无尘恒温隔振测控车间内,身穿防尘服的研究人员在无尘环境中,正对各类精密平台进行着最后测试。

“高端制造装备需要‘骨骼’支撑,而气浮平台就是装备的‘骨骼’。”孙雪飞的比喻,对气浮移载平台做出了通俗解释。

过去,钙钛矿光伏、大尺寸显示面板等高端制造装备领域一直遭遇“卡脖子”难题,此类设备长期被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垄断。而在当下,钙钛矿光伏产业化进程加速,大尺寸、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生产设备已成为行业破局突围的关键。

据悉,中研赢创深度聚焦钙钛矿制造核心环节,推出三大核心功能技术平台——纳米气浮平台、气浮移载平台、精密运动平台,以2400毫米大尺寸涂布实现纳米级精度,使激光划片效率提升40%,非接触传输让良率达到99.8%,为钙钛矿光伏行业从中试到量产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每天从这里设计、生产、组装、调试的气浮平台,将配送至京东方、隆基绿能、柏楚电子、沃格光电等行业头部企业生产线。”孙雪飞说。

以人技共生撬动首台(套)产业生态

“设备精度进入纳米级,是否又会对技术研发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提问,孙雪飞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精密制造的本质是人技共生。”他解释说,设备精度的跃升并非研发的终点,而是创新的新起点,它更凸显了高素质人才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这便是中研赢创打造“人技共生”体系的底气所在。

已经处于国产化“深水区”的中研赢创,有着一支近40人的精锐研发团队,硕士、博士占比超30%。自2023年成立以来,深度聚焦材料、电机、视觉、气浮四大核心领域,研发投入达3000万元,50余项专利与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构筑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为聚焦企业长远发展,中研赢创构建起“技术+周期”双重保障制度:一是核心技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快速迭代机制,确保在关键领域的前瞻性;二是建立以12至18个月为周期的产品强制升级体系,迫使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持续进化。

目前,第三代气浮平台升级已进入尾声,技术专家与研发人员的有力配合,正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着双重的、可落地的保障。

“我们将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提升效率并打造产业经济带。”孙雪飞介绍,中研赢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完成3000万元产值,朝着全年目标破亿元稳步前进。目前,企业正在规划生产车间第二阶段的数字化升级,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实现生产空间翻倍,以应对潜在的产能交付需求,为实现明年产值达到3亿—5亿元的目标奠定基础。

“未来的国产化市场格局走向会是什么样呢?”

话音刚落,一旁的孙雪飞笑着说:“中国科技研发赢在创新创造,正是我们的热血坚持与匠心所在。”

(李谨益 杜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