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环保 >新闻详情

走近身边的“分类达人”|傅英:退休阿姨的垃圾分类绿色“故事会”

2025-07-09 10:37:1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海报.jpg

制图:赵丁

七年光阴,两千五百多个日夜更迭。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傅英带领着平均年龄超60岁的“银发军团”,用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完成了一次次“垃圾变形记”。从普通的退休职工到居民交口称赞的“垃圾分类专家”,从环保“门外汉”到“分类达人”,她用七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垃圾分类的“小事”里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绿色故事”。

‌“银发军团”变身社区分类“生力军”——

2019年,府城社区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刚开始,居民对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概念一头雾水。退休在家的傅英坐不住了,她召集几名老姐妹成立绿色环保队,最初的行动朴素至极——拎着布袋挨家挨户收可回收物,再一趟趟运到集中收集点。

2021年社区首建“清洁屋”时,脏臭的垃圾桶旁鲜有人驻足。傅英戴上手套,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日复一日,她的坚持逐渐感染了更多人。小学生跟着她学做“垃圾分类小讲师”,年轻党员加入“桶边督导”队伍……队伍从寥寥数人扩充到205人,活跃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前沿。

84岁的队员王大爷笑称:“跟着傅队长,我这把老骨头比年轻时还能折腾!”队员刘阿姨则感慨:“傅姐总说,党员就得像钉子,钉在哪里都要发光。”

在府城社区,这支由老年主力军组成的绿色环保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园的热爱,散发着光和热,照亮并温暖着社区的每个角落。

记者采访傅英.jpg

今年2月,记者在绿色环保队的线下阵地进行实地探访

让分类成为可持续的社区生态——

傅英带着队员们用最接地气的话语和方式,向居民讲解可回收物创意利用、大件垃圾线上预约回收处理流程等。“搞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大家都行动起来。这样,咱们的社区才能越来越干净整洁。” 

单靠热情难以为继。于是,绿色环保队联合社区打造了绿色府城环保实践基地、酵素园、堆肥园,将常见的生活垃圾来了个“大变身”:酵素制作课上,烂菜叶变清洁剂;堆肥园里,瓜果皮发酵成养花肥料;旧衣物缝成背包,塑料瓶改造成花盆。

“每月8日的公益环保日,我们会在院落广场宣传分类知识,分享分类妙招,通过物品兑换和集市售卖等方式筹集环保资金。”傅英说,近年来环保队改造制作“艺术品”500余件,兑换售卖收入达5000余元。

改造利用的旧物.jpg

旧物改造的作品

多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让居民从“服务接受者”转化为“服务提供者”,环保队也实现了“自益—互益—公益”三个层次的跃迁,构建了可持续的社区生态。

“以前觉得垃圾分类是麻烦,现在成了乐趣。”居民李阿姨用10斤废纸换了一瓶酵素洗洁精,从此主动加入宣传队伍。环保队主动走出去,为兄弟社区提供酵素及堆肥教学服务,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绿色涟漪”不断扩散。

……

“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退休老太太。”这些年,傅英接连获得“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成都公益达人”“创造之星”等称号。社区干部评价她:把“老年军”带成了“生力军”。而在居民眼中,傅英永远是那个“扛着木条修围栏、捧着酵素讲分类”的邻家阿姨。

(蒋师帅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露萍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