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赵权军 记者 王晓英 文/图)7月9日,中共达州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发布会指出,此次全会提出以巴山大峡谷与八台山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引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持续打响“巴风賨韵・安逸达州”这一文旅品牌,全面提升达州文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多维度打造文旅新地标
达州地处大巴山核心腹地,是古賨国都城的所在地。“巴风賨韵”浓缩了达州独特的巴文化底蕴、大巴山的绝美自然风光以及巴人的精神风采;“安逸”则极具四川辨识度。达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宁小礼表示,“巴风賨韵·安逸达州”这一文旅品牌,既展现了达州自然生态的绝美之姿与多彩人文的独特韵味,又彰显了达州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以及热情豁达、诚实守信的待客之道。
宁小礼说,达州将加快推动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促进其与八台山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的核心高地,将抽象的巴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产品。
与此同时,达州将深入挖掘“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的文旅价值,推出文艺佳作,做强名人文旅品牌,打造“达”字号文旅名品和“达州味道”美食名片,整合特色资源,增强品牌竞争力。实施文旅品牌整合和新媒体传播工程,瞄准“成渝西”客源市场,探索全球推介新模式。深化区域协作,让“巴风賨韵・安逸达州”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更广。
核心景区巴山大峡谷大升级
巴山大峡谷是达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达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马春霞介绍,只有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式,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让巴文化“活起来”、景区“火起来”、产业“强起来”。
为此,达州以巴山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深入挖掘巴文化内核,将巴人精神转化为独特的文旅符号,开发了“巴人图腾”系列文创产品。以“巴文化”为线索,串联大象洞、桃溪谷等核心景点,让游客带走美好的“巴山记忆”。
景区创新推出了“1+N”文旅融合场景体系,在“巴山之光”展陈馆运用数字光影技术,生动展现巴人的迁徙史诗。同时,升级旅游演艺活动,精心打磨《梦回巴国》史诗剧,重现巴国的兴衰历程;推出土家婚俗非遗秀,让游客参与“抢绣球”“巴人舞”等互动环节;实景剧《祈福巴山·山河共声》为游客打造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马春霞还介绍,景区实现了“一步一景一故事”,将三千年巴文化融入标识系统,指路牌刻有巴人图语,解说牌讲述《巴人射虎》故事,座椅复刻岩画。景区常态化举办“巴人钱棍舞”等活动,开发非遗研学游;联动周边推出土家民宿和徒步线路,让土家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融合是主题,产业是关键。
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通表示,达州顺应文旅与各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巴山大峡谷和八台山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关键举措,加速构建全域全业态的文旅融合生态,打造多层次的核心吸引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建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具体举措包括:以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等为轴线,推动文旅资源融合;聚焦新经济赛道,布局重大项目,主攻“六游”业态,培育新业态;推动产品提质升级,开发优质产品,建设重点项目,构建供给体系;整合森林康养资源,打造新地标;推动工业资源向文旅转化,打造工业旅游产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升级红色景区;举办文体赛事活动,转化流量。
王通表示,达州还将实施文旅企业“培优育强”工程,以“链主引领、生态协同、梯度培育”为路径,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达380家以上,形成产业集群。通过精准招商,推动国企转型,培育民营企业,力争实现相关产业增加值目标。
如何以文旅消费提振社会消费活力?达州市商务局局长简奎表示,对标省级 “烟火小店” 标准,计划用3年时间评选出100家承载巴渠文化和城市记忆的 “巴山小馆”,宣传推广达州美食。同时,将打造一批市级消费新场景,推动巴山大峡谷、八台山争创 “乐游蜀地” 省级消费新场景。
为将文旅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下半年达州还将举办巴山啤酒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商业促销活动,联动县(市、区)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消费活动1100余场次。实施 “达品出川” 市场拓展行动,首站走进首都北京,同步举办美食进京、文化展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