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今天,韶山3型5151号机车完成最后一次牵引任务

2025-07-10 20:22:0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魏文红责任编辑:张萍审核:杜静

7月10日11时28分,5633次公益性“慢火车”抵达西昌南站。司机潘正洪与车站值班员周磊完成车机联控,这也是对韶山3B5151号机车这位陪伴多年的老友的告别。

SS3B5151(韶山3型5151)号机车配属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机务段,是全路为数不多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目前已安全运行360万公里,其中,安全牵引“慢火车”57万公里;是牵引成昆铁路“慢火车”运行12年的功勋机车,它所牵引的5633/5634、5619/5620次公益性“慢火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以来从未间断,承载着沿线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出行,见证了大凉山的烟火与蝶变。

韶山3型5151号机车

扶贫先锋,闸把承载使命

2019年初,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西昌机务段将编号5151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命名为“扶贫先锋号”,并组建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包乘组。

首发司机李顺富,这位出身大凉山会东县的汉子,对“慢火车”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小时候上学,每天翻山越岭走几公里山路是常事。”李顺富深知这趟逢站必停、最低票价仅2元的“慢火车”,对于数十万彝族老乡意味着什么——它是赶集卖货的“赶场车”,是孩子走出大山的“求学车”,更是求医问药、脱贫致富的“通勤车”。

手握闸把,他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仅事关行车安全,更连接着乡亲们走出贫困的期盼。每次看到站台上那些期待的目光,心里就有种莫名的踏实感和使命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5151“扶贫先锋号”和它的青年包乘组,成为保障这条大凉山“民生动脉”高效运转的核心动力。

“慢火车”上的老乡

共青团号,青春接力永续

2021年,5151“扶贫先锋号”机车因运行安全、服务优质,被成都局集团公司团委正式命名为“共青团号”,包乘组升级为“共青团号”青年班组。此时,一位名叫胡浩燃的年轻副司机正满怀憧憬。

胡浩燃是地道的“火车迷”。“我从小就坐‘慢火车’,小时候看到火车经过,都会忍不住敬个礼。”他家中柜子的C位,珍藏着SS3B-5151机车的模型。对他而言,能够驾驶“共青团号”是他的梦想。他亲历了青年班组为攻克成昆铁路普雄至攀枝花段376公里最大坡度16‰,弯道半径不足500米“过山车”般路况所付出的艰辛,通过实地调研、模拟训练、创新“灵活对标”和“全程抢点”操纵法,将准点率提升至90%以上。

青年班组的司机们根据旅客位置微调停车点,在区间抢速为站停搬运争取时间,让“慢火车”科学合理地“快”起来。胡浩燃理解首任指导司机孟延辉的话:“我们‘抢’的不是时间,是站台上老乡们的希望。”

如今,牵引“慢火车”的精品机车已从1台增至6台,机车车体两侧写有“彝路通达、畅行成昆”,胡浩燃见证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司机在成昆铁路将这份青春使命接力传承。

彝族百姓排队乘车

快慢之间 共奏时代乐章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潘海波,这位西昌机务段的第一代彝族动车司机,值乘首趟复兴号列车从西昌西站驶出,见证了成都至昆明7小时23分的“中国速度”。

飞驰在新成昆铁路上,潘海波的心却时常牵挂着老成昆铁路上那趟平均时速40公里的“慢火车”。他的成长轨迹深深烙着“慢火车”的印记:“小时候,我坐着它去看望父亲;长大后,妹妹乘着它走出大山求学;最难忘的是结婚那天,我和接亲队伍一起,坐着这趟车把新娘接回家……”如今,驾驶室窗外熟悉的山水间,家乡正悄然蜕变:曾经闭塞的村落通了公路,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向全国,游客们乘坐着他驾驶的动车来到凉山,为彝乡带来新的生机。驾驶着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穿梭于这片焕新的土地,潘海波心中充满自豪。

韶山3型5151号机车与新成昆铁路上的列车相会

2024年彝历新年,新老成昆铁路共同见证团圆:老线迎来第54个彝历新年陪伴,“慢火车”仍是乡亲离不开的“赶集车”“致富车”;新线则让像潘海波一样的游子便捷归乡。在潘海波身上,“共青团号”牵引的“慢火车”与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完美交融成服务凉山振兴的“双轨”交响曲,诠释着速度与温情的共生。

司机们与5151“共青团号”告别

5151“共青团号”机车的谢幕,也是成昆铁路SS3型机车时代渐远的缩影。悠长的汽笛在山谷回荡,为这承载半世纪彝乡情、见证大凉山巨变的“青春功勋”奏响告别乐章。而它留下的精神和使命,已融入每一次铁轨的震颤,生生不息,永不消散。

(胡志强 钟诗宁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国铁成都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