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资阳讯(记者 汤斌 文/图)7月11日,中共资阳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资阳将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理念,以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安岳石刻、陈毅故里、临空"天府艺谷"等文旅品牌为重点,加快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着力做大做强 文化旅游业,推进特色旅游城市建设,持续激发"文物大市" 活力。到2027年,形成一批具有资阳特色和优势的文旅融合业态,文旅产业加快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会议现场
四大文旅品牌“塑形” 唤醒历史文脉与时代活力
《决定》提出将以“四张名片”驱动全域文旅产业发展。
以濛溪河遗址群为重点打造国际考古科研高地,加快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濛溪河遗址群保护规划》落地,筹建遗址博物馆,力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纪录片拍摄、国际学术活动承办,深化遗址价值阐释,塑造“早期人类家园”文化IP。
以安岳石刻为重点擦亮唐宋石窟艺术走廊“金名片”,支持建设安岳石窟保护展示利用项目,以圆觉洞、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为核心,联动卧佛院等石刻群,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支撑极。协同资阳、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发“资大石窟文物主题游径”,融入成渝故道文化线路,争取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以陈毅故里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提升陈毅纪念馆服务功能,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动川陕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集研学、教育、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区。支持乐至创建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强化川渝红色文旅线路联动。
以临空“天府艺谷”为重点构建都市圈文化新地标,依托成都美术学院资源,打造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带,发展数字文创、艺术展演、科技赛事等业态,布局“艺术+科技”融合场景。规划建设DNB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生态雁溪等板块,形成“全客群、全季节”文旅消费集群。
全要素服务升级 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在基础设施与体验优化方面,《决定》明确,将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加速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骨干交通建设,推进景区道路旅游化改造,优化“资阳—成都1小时通勤圈”。
提升文旅智慧化水平,建设“智游天府”资阳平台,推广沉浸式旅游体验,完善中英文导览、实时预约等服务功能。
构建多元消费场景,打造TOD综合开发项目、特色文旅街区,发展夜间经济、赛事经济,鼓励景区推出“联票优惠”“积分打卡”等举措,扩大文旅消费吸引力。
在生态保护与民生融合方面,《决定》明确,将推进农文旅协同发力,推动沱江风貌带景观化改造,发展田园民宿、农耕体验、生态康养,擦亮“长寿之乡”品牌。支持柠檬、蚕桑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文旅产业链。推进乡村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城南全民健身中心、凤岭体育公园等设施,申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激活户外运动消费潜力。
深化改革破瓶颈 厚植文旅产业“生长力”
为保障目标实现,《决定》从体制机制、要素供给、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
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将吸引央企、省属国企合作开发重大项目,支持文旅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探索景区收益权质押等金融创新工具。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将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开发文创IP,优化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励机制;稳妥推进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强化协同联动,建立成德眉资文旅“联票互通”“线路共推”机制,编制《“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完善跨区域执法与应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