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五年“优等生”,遂宁做对了什么?

2025-07-15 15:16:15 稿件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7月10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工作会议在遂宁召开。聚光灯下,遂宁捧回第五张营商环境“优秀”证书,在这场开展了九年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比拼的赛道上,遂宁已悄然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连续五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等生”,“营商”变“赢商”,民营经济提供了65%的GDP、71%的税收和85%的就业率。

(一)

遂宁做对了什么?

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无一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人。

遂宁营商环境的任督二脉在哪里?

任脉主血,关乎滋养与生命力。督脉主气,关乎动力和活力。放在营商环境的语境里,前者可以对应为“硬支撑”,后者可以理解为“软环境”。

所谓打通任脉,就是“强支撑,血液通”,通过强化金融支持、配置高效要素环境、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等,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畅通血脉循环、激发增长动能,厚植充满活力的生长沃土。

所谓打通督脉,就是“优服务,气理顺”,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强化法治公平、激发市场活力等,营造高效便捷、公平透明、充满活力的“发展气场”和“动力引擎”。

(二)

遂宁如何打通任脉?

打通任脉, 要解决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和“养分”问题,其核心是“钱从哪里来、要素如何保障、成本高不高” 等问题。

打通任脉,遂宁用三个“千方百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来”,千方百计让成本“降下来”,千方百计让质效“提起来”。

金融输血“强支撑”。7月8日,四川省首笔“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组合贷在遂宁成功发放。遂宁某汽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创业担保贷款600万元、稳岗扩岗专项贷款331万元,企业将按规定获得政府财政贴息。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如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设立或引进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基金……遂宁用一套金融“组合拳”为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

成本管控“减负担”。千方百计为企业降成本,遂宁优化土地供应机制,探索弹性出让、标准地改革等降低用地成本。仅“弹性出让”模式为工业企业节约成本1.47亿元。积极为重点企业争取优惠的天然气价格和长期协议价。“一度电节约1毛钱,年省2500万元。”这让富临新能源的企业账本上少了一笔大开支。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4.22亿元。

数字赋能“强筋骨”。遂宁建成企业智慧服务中心,汇聚158个系统、124亿条数据,实现“零证明、零跑腿、零重复”三零城市建设,降低制度性成本。电子保函释放资金12.58亿元,替代率96.4%。

(三)

遂宁如何打通督脉?

督脉,要解决的是驱动经济运行的“真气”和“引擎”。核心是解决 “办事快不快、规则公不公平、权益受不受保护、创新活力够不够” 等问题。

打通督脉,遂宁同样打出了一套让人惊艳的“组合拳”。

流程再造“通淤塞”。全市各级各部门“像快递小哥一样跑起来”……快字当头,遂宁全面开展 “效率革命行动”,打造“成本洼地,效率高地”。审批时限极限压缩,企业开办压缩至4小时,不动产登记1小时办结,较全省平均提速60%;工业项目审批从39个工作日压至17天,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极限优化,由变“串联审批”为“并联接力”,万丰飞机项目抢出30天工期,早投产创造900万元效益,企业负责人称赞说:“‘遂宁效率’让梦想提前起飞。”审批流程极限“瘦身”,建成“项目通”平台,对7800余个项目实行“红黄绿码”预警,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了63%。

制度创新“稳预期”。首创“亮码入企”制度,执法全程扫码留痕,企业可拒“无码检查”;首创遂潼两地企业迁移“无障碍一次办”改革,成立全省首个“执破融合中心”……遂宁最大限度破除制度性壁垒,强化法治护航稳预期。

政企共生“聚人心”。船山政企恳谈会、射洪锂话会、高新咖啡时……遂宁搭建多元政企沟通平台,为企业清障护航。遂宁还实施产教融合,把“课堂”搬进“车间”,将“教学”融入“实战”。遂宁有个“托璞勒科技”订单班,学生一毕业就进企业,年薪直接刷到10万元以上。

(四)

没有白走的路。

任脉之效,为企业“减负输血”,陶德砂锅从一家街边店成长为年收入6亿元的餐饮龙头企业。督脉之功,为企业“保驾护航”,呐博啤酒董事长刘文栋主动带动7家配套企业入驻;盛屯集团9连投、英创力4连投、富临精工4连投,存量企业再投资超百亿元。

“硬支撑”筑牢基石,“软实力”凝聚魂魄……任督交融,成就了遂宁五年“优等生”之道,企业“用脚投票”给遂宁营商环境点赞。

(五)

区域发展的竞赛,本质是一场营商环境的马拉松比赛。

当很多中小城市还在拼政策优惠时,遂宁已用“快递小哥式奔跑”重构政企关系本质;当各地还在聚焦单点突破时,遂宁已用打通“任督二脉”的方式系统性重塑生态。

五张“优秀”证书背后,是一条“硬支撑”筑基、“软环境”铸魂的可持续之路,也是遂宁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从“快办事”的1.0版到“控成本”的2.0版,再到“优生态”3.0版的不断升级的过程。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成本洼地”不只是政策让利,更在于制度创新的力度和深度;真正的“效率高地”也不只是“硬支撑”的优势,还在于政企协同发力的生态和厚度。

这些,恰恰是未来城市竞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功。

(蔡志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