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行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朗朗读书声传遍红原县中学校园,重获光明的眼疾患者走出县人民医院,满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在这3500米的高原之上,一幅教育振兴、健康守护的帮扶画卷徐徐铺展。这背后,正是对口支援改变高寒牧区未来的有力实践。
红原风光
近年来,红原县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部署安排,在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和省内医疗对口协作机制下,通过高频次对接、宽领域合作、精准化帮扶,不仅推动着浙江永嘉、四川绵阳、四川红原三地经济文化深度交融、互促共进,更推动了“教育提质、医疗提能”,用情用力书写高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高原教育绽放“格桑花”
“是你们,一遍遍反复讲解,课后辅导、义务补课,只为让我们听懂、学会。”7月3日,红原县召开了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总结会,欢送即将离开的又一批“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作为“绵浙班”的一员,高二(二)班的卓玛在会上,向倾情奉献、辛勤付出、圆满完成帮扶任务的全体帮扶教师们道出了感谢之情。
卓玛说,她欣喜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当得知高一期末统考,她所在的年级两个班的同学成绩在阿坝州同级别学校里包揽了第一名和第三名,那份喜悦至今难忘。
欢送仪式现场
“我非常幸运,在红原这片土地上见证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来自浙江省永嘉县的教师邵剑胜,在红原县中学完成了一年半的支教任务后动情地说。从初来乍到的高原反应,到深度参与教学改革、德育建设,他逐渐成长为学校教学、管理、科研“三位一体”的骨干力量。他曾辅导学生在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为学生建立起“学习可视化”系统,更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本地教研团队。
此外,还有一位数学教师坚持在红原开设晨起“励志数学晨读班”,针对牧区学生薄弱的基础,设计专属“错题本回访计划”。在他的努力下,一名成绩原本不及格的学生在半年后考入全县前十名。
这只是红原县中学“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缩影。自2022年起,按照教育部等八部委统一部署,浙江省永嘉县先后派出12名优秀骨干教师到红原进行“组团式”支教,帮扶工作围绕“重构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模式、打造名师队伍、深化教育科研”展开,推动红原县中学整体办学水平大幅跃升。
开展美术培训
“红原教育正在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红原县中学校长金家照说,学校还先后建立多项机制改革,探索“走班制”、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教学督导制度;设立“红星讲堂”“榜样人物月评”等德育品牌,打造“学科责任人+青蓝结对”团队,真正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双提升”。学校平均成绩连续三年提升,本科上线率实现翻番。
“永嘉将始终用心用情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继续以‘山海情、永红亲’为纽带,围绕产业升级、民生提质、机制创新持续发力。”红原县委常委、副县长许克达表示,未来,永嘉县还将和红原加大统筹和沟通联络力度,共同谋划好合作事宜、重点项目,推动双方精准对接、高效衔接,立足双方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加深产业合作层次,提升产业合作实效。
高原医疗托举“健康梦”
红原县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70%,一批批来自绵阳、浙江的医生义无反顾奔赴而来,持续推动“医疗技术+制度能力”双提升。
卡卓,今年68岁,长年忍受着严重的大骨节病,甚至无法直立行走。去年,在绵阳市三医院专家团队帮助下,老人顺利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如今已能拄杖行走。“从不能站立到重新走路,是他们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老人眼含热泪地说。这场手术背后,是援助医生团队在高原反应中反复排练、模拟、改进方案的成果。
另一项典型案例,是“草原鹰眼睛”公益医疗项目。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5年,在浙江省永嘉县对口支援下,永嘉县组建上海医疗专家团队到红原县开展义诊活动,在草原牧区开展巡回筛查,已累计开展各类眼科手术1500余人次。
67岁的仁青卓玛老人,手术前已近乎失明,不仅生活难以自理,也无法再牵牛放牧。“我只能听声音辨方向。”老人回忆道。手术后第二天,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她望着远处的山脊和牦牛棚,笑着说:“医生,我又看到家门口的红旗了。”
开展诊疗
公益医疗项目实施后,不少患者重返田野和牧场。其中,更有一位家住瓦切镇的7岁藏族女孩,因先天性眼病濒临失明,其父母多次跋涉百余公里求医未果。专家团队了解后,第一时间安排手术治疗,不仅恢复视力,还为她争取到长期复查的资助名额。
“红原县免费做白内障手术,而且做得好!”这个消息传开了,马尔康、松潘县、若尔盖县......周边区县的老百姓也慕名而来。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对口地区,帮助了更多的牧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群众足不出县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服务。同时,永嘉县还推动医疗帮扶向纵深推进,采取“互联网+医疗”模式,构建“医疗专家会诊+红原县医院医生协同门诊+病人就地就诊”的共享联动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会诊与协同门诊并行。
“我们还将借助对口支援力量持续提升医疗水平,守护百姓的健康。”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尼美措介绍,每年8月份,红原县就开始免费为当地的老百姓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目前医院也有了完备的检查、治疗、手术的医疗设备,每年还为医院医生提供前往上海深造学习的机会,以此形成长效机制,逐步把医生队伍质量提升起来。
今年,绵阳市又为红原县注入了新的医生“血液”。红原县人民医院院长龚土平告诉记者,在绵阳市对口帮扶下,红原县人民医院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4个,完成新生儿科、重症医学、普外、放射、妇产科专科联盟建设,今年还将打造影像中心。
教育有希望,健康有保障。红原正以“对口支援”为纽带,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样本。未来,携手之路仍在延伸,更多山海情深的故事正在高原接续书写。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严易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