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为推动全市制造业“园中园”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内涵化、品质化发展,塑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近日印发了《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是指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以“园中园”形式明确四至边界,以某一产业细分领域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产业特定资源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功能,打造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成链、运营管理专业的产业集聚区。
《发展规划》指出,到2030年底,特色产业园错位协同、特色发展、相互赋能,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特色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60%,每个园区形成“一家运营公司(团队)+一支产业基金+一批专业平台+一批应用场景”的运营模式,特色产业园成为更具行业显示度和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构建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培育体系 成都这样布局
《发展规划》按照全市统筹、错位协同的布局思路,围绕“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充分考虑各区(市)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差异化布局产业细分领域主要承载地,明确在全市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选取产业基础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开展特色“园中园”培育,构建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培育体系,引导招商推介、研发服务、人才引育、政策保障等环节优先向特色产业园集聚,并从中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实现特色鲜明、错位协同、标杆引领、集聚集群发展态势。
城市新区:聚焦“创新策源转化”功能,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溢出效应,打造新产品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场景,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发展,攻关未来产业高端产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制造业园区和全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中心城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聚焦“现代都市工业”功能,优化标准厂房供给,打造“工业上楼”示范项目,提升优质项目承载能力,发挥大院大所等“镇园之宝”作用,带动其他区(市)县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协作格局,深化产业链协作配套,加快培育有根企业;新兴七区突出工业大区功能定位,发挥产业基础好、空间相对足、产业人才多等优势,加快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企业提质增效、产业退低转高,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承载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承载地。
县市新城:因地制宜壮大主导产业,鼓励食品、建材、家具等传统产业企业开展工艺改造、资源整合、产能优化,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做强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在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赛道创新突破,一体打造品牌园区、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做实县域发展支撑,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战略增量区域。
《发展规划》还明确,到2030年,建成1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优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16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
五方面重点任务 打造制造业特色产业园
引导特色化发展,增强园区显示度辨识度方面,《发展规划》指出,将开展特色园区梯度培育、创新特色园区培育路径、推动特色园区能级提升、完善特色产业生态。采取赛马方式,2025年遴选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持续推动市级特色产业园提质扩容。建立特色产业园综合评价机制,每年对入库的特色产业园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方面,《发展规划》明确,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加快向产业投资运营商转型,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优质园区运营商。围绕特色产业方向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建设创业孵化载体,鼓励园区以市场化方式链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鼓励特色园区管理运营主体联动区内高校院所、重大平台、链主企业,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支持区(市)县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子基金。
突出现代化引领,推动园区智慧绿色发展方面,《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区(市)县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绘制园区画像、企业画像,建设企业集采平台、设备共享平台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功能。推动园区加快能源、建筑、产业等全面绿色化改造升级,争创成都市级、四川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绿色低碳重点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推动内涵化发展,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发展规划》指出,支持特色产业园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布局,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园区聚焦特色产业需求,开展场景设计与挖掘、场景征集与资源对接、场景体验与展示等服务,探索打造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送餐等场景样板。
注重品质化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微园方面,《发展规划》指出,鼓励特色产业园用好市区国资标准厂房,为科技型初创期企业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将特色园区作为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的重要场所,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园区延伸,实现政务服务等事项“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鼓励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道路、电力、燃气、自来水、排水、排污等各类基础设施,开通定制化班车、接驳专线,加强特色产业园与机场火车站、大型交通枢纽的交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