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产融合作如何激活工业发展动能?这场大会给出新解法

2025-07-25 12:30:2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高艳责任编辑:杜静审核:杨璐

三江汇流襄盛会,产融联动创未来。7月24日—25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宜宾市举行。随着聚光灯亮起,启动器按下,“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创新积分制2025”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发布,随后,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也在会上签约。

本次大会以“产融联动创新 合作共价值”为主题,以“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汇聚政产学研金等领域近1000位代表,共话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大会.jpg

大会现场

形成“高能级”产融赋能新矩阵

会场内座无虚席,会场外的空间也“满满当当”。

会场外设置的成果展示专场,系统呈现产融合作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成果、金融机构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主会场门口,也开辟了产品展示区,不少参会企业带来了“明星产品”。 交流.jpg

与会嘉宾在产品展示区热烈交流

展示区现场,一款新型显示设备引关注。“我们这款VMA系列产品,是全球首款P0.7 TFT玻璃基Micro-LED商显。”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显光电”)公共事务总监付超凡介绍,这款商显产品具备“主动发光”技术,有对比度高、色域广、舒适护眼等优点。

然而,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也有“痛点”。付超凡告诉记者,新型显示产业属于重资产、周期长、人才密度也高,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辰显光电研发出多款国内国际首款Micro-LED产品并于今年实现首批量产产品出货,这期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都产投等省市主管部门和国企在融资、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助力。他认为:“这次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召开,为四川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路径,也将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四川聚集。”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打通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通道,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正是这次会议的指向。

产品矩阵.jpg 首批“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发布

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产融合作成果,包括首批“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以及“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及“创新积分制2025”。

这些新产品、新服务、新机制,形成了“高能级”产融赋能新矩阵,将支持产融合作的决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助力。

四川.jpg 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正式发布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是全国首个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服务的综合培育平台。该系统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打造,创新性整合交易所的专业培育服务,与省市工信部门的政务服务,首次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地方工信部门—交易所”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协同培育,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高效、智能的培育服务平台。该系统的正式启用,将成为四川省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探索,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会上发布的这些金融创新工具,不仅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的痛点,还助力机构设计‘股贷债保’联动方案,激发了产业和金融深度合作新动能。”四川省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张志强介绍,这次大会上科创投集团收获颇丰,不仅与眉山产投基金完成了规模5亿元的四川未来创兴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还与和光同程、临一云川、质子汽车等进行了深度合作洽谈。他认为,大会搭建的产融合作平台,将很好地打通我省“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堵点,引导资金从“撒胡椒面”转向聚焦“卡脖子”环节,推动我省相关产业集群的能级跃迁。

开辟“高速度”成果转化新通道

这次参会企业的“含科量”非常高,“科技成果转化”也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

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今年是该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企业研发的多个设备产品即将获得医疗器械证。大会上,该公司总经理孙淼受邀参加了“中试保融通”的发布。

 中试.jpg

“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正式发布

孙淼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和中行和中国人保交谈针对早期中试项目的保险和债权融资的合作,如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单孔多臂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创新性强、研发实验周期较长的项目。“‘中试保融通’这类金融产品不仅为企业在中试过程中提供融资服务,还为企业在中试过程中提供保险服务,两种服务组合不仅帮企业解决了中试过程中资金的问题,同时也为中试成果验证做了保障,将加速企业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进程。”

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积极拥抱金融服务新产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量身定制新服务,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企业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针对四川‘专精特新’企业,我们专门推出了定制产品和优惠的贷款利率,同时,为企业定制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侯建国介绍,针对科技型企业,该行还通过设置专门机构、组建专门队伍、打造审批绿色通道、推出专属产品、搭建专属生态圈等,全方位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未来,在支持四川制造业和六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助力四川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签约.jpg

四川省重点产融合作项目签约

更多的产融合作正在启航。大会上,18个四川省重点产融合作项目进行签约,签约项目涉及新型显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以金融“活水”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金融“活水”润泽工业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快速通道”,四川一直在行动。近年来,四川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常态化开展“创投天府·周周见”投融资路演活动,创新整合设立省级现代化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府园保贷”“天府制惠贷”等创新产品,绵阳、宜宾、德阳3个城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截至5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

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宜宾也打出一套“政策+产品+平台”的组合拳,现场宜宾产融合作成果展示中既有顶层政策设计的思路解读,也有“科创贷”“碳账户金融”等具体案例,更有金融机构护航产业链的实践成果,生动呈现了一幅“金融活水灌溉产业田”的“宜宾答案”。

大会为期两天,除开幕式外还举行了1场国家产融试点城市座谈会、4场主题活动、2场专题路演。大会期间,领域内专家、金融投资机构代表、产业链优质企业代表等还赴宜宾重点产业链企业和园区考察,为产融合作、重点项目对接奠定基础。

巴蜀大地上,产业与资本将持续“共舞”,为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贡献更多“四川智慧”。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 杨波 侯云春)(鲍安华/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