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盛夏蓉城,创新潮涌。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园区”),企业实验室里仪器运转不息,科研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这里接连传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化药1类创新药马来酸氟诺替尼片,近日获准在美国开展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将开启“中美双报”的加速研发模式;今是科技与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合作,基于今是科技自主测序平台,构建了一种新型分子分型方法,为病原体溯源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支撑……一项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彰显着这片创新高地的蓬勃生机。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作为园区运营管理方,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投生物园公司”)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创新服务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对原有的“BioTalent”人才服务进行全面优化升级,着力构建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选用育留离”人才链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坚持以产聚才 靶向招才引智
炎炎夏日,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这个瞄准未来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的重点项目,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将成为推动产业加速升级的“新引擎”。
从2008年天府生命科技园破土动工,到如今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拔地而起,这条时间轴清晰地记录着园区的能级跃迁。历经15年,产业何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三级跳”?
高投生物园公司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园区通过“院士领衔攻关、领军人才担纲、青年英才筑基”的梯度孵育模式,精准对接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需求,同时充分利用落地园区的重大平台资源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构建起“基础研究—概念验证—成果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让更多人才扎根企业创新一线,让更多企业在园区这个“培养皿”中快速成长。
2021年,作为跨国药企在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具备完整功能的总部型项目,阿斯利康中国成都区域总部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正式启用。4年时间里,阿斯利康与园区共同成长,充分发挥“链主”招商孵化优势,带动更多人才、项目等优质生物医药资源集聚,进一步强化园区产业生态。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找到了发展沃土。“得益于园区为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已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药物研发核心团队。”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企业布局了10余条创新药研发管线,其中6个项目成功立项省市区科技研发计划。
“Bio春绽放 蓉揽群英”——2025春季生物医药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
如今,园区已汇聚超200家优质企业,从业人员近7000人。通过以产聚才、靶向引才,园区成功引入魏于全、张兴栋等2名院士及多名国家级人才,以及39个国际国内领跑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建成华西医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
高投生物园公司人才服务专员介绍,园区组建人才工作专班,已建立起“需求摸排—精准对接—跟踪服务”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校园招聘、RPO服务等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开展高端人才猎聘、行业人才地图绘制等专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生态,加速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坚持育用结合 推动产才融合
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用得上、育得好。
“破解现有的技术瓶颈,还得靠高端人才。”“随着产业链发展壮大,人才数量和质量也得跟上。”这样的呼声正成为园区企业的普遍共识。
企业有需求,园区有回应,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走出一条产才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准对接,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
5月22日,由高投生物园公司、成都高新菁蓉汇智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高新人才公司”)联合主办的“聚智赋能·才企共赢”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举行。
现场,美世、锐仕方达、北森等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围绕高端人才趋势、测评与系统建设、外包服务等内容进行了路演。企业HR则根据自身岗位与发展所需,与机构代表展开深入洽谈,现场气氛活跃、务实高效,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作为成都高新区属国有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高新人才公司深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多年,依托政府资源与市场化运作双轮驱动,构建了覆盖人才招聘、测评、培训、政策咨询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次,助力区域引进各类人才超10万人次,已成为成都高新区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的核心载体。
“聚智赋能·才企共赢”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会现场
“企业求贤若渴,我们要当好‘红娘’。”高投生物园公司负责人介绍,针对园区企业在薪酬、猎头、人才测评、人才外包、人才安居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本次活动精准对接园区15家生物医药企业和3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匹配。
“这次对接会就像一场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成都倍特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活动搭建的精准对接平台,该公司已与3家专业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重点解决酶催化(工程菌)、制剂技术员等关键岗位的招聘难题。
——深化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前不久,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的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与四川大学正式签署《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协议(两方)》,此次合作将推动双方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同时也为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博士后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与四川大学创新构建“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的校地合作“事业合伙人”模式,目前已导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了5个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已聚集39个国际领跑或国内领跑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并已孵化出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企业。
“目前,园区聚集了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成为培育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投生物医药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深化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企业、人才、项目、平台一体联动,实现产业和人才双赢的局面。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园区既引入专业机构开展人才测评、猎头咨询等精准服务,又依托原有资源组织企业培训、人才沙龙等培育活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高投生物园公司负责人表示,结合高投集团“人才链赋能科技企业工作思路”,公司将进一步搭建人才链服务平台,提供全周期人力资源和人才服务,切实实现人才与企业、企业与园区的“双向奔赴”。
优化服务保障 营造优质环境
“立园”靠资源聚集,“满园”靠生态优化。
当前,高新区已构建起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园区作为重要载体,集聚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实验室。但是,在迈向“满园”目标的进程中,“如何让人才留得住”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为了答好这道必答题,园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打出政策、服务、要素“组合拳”,全方位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天府生命科技园
创新政策支持,激发人才创造力——
5月22日,在“聚智赋能·才企共赢”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会上,高新人才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成都高新区关于加快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的若干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重点阐述了房租补贴、规模发展、行业活动等7项具体申报条款,为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提供了有力指导。
“作为国有园区,紧密配合区域内各项人才利好政策,积极辅导、配合企业,从政策层面助力企业做好人才服务。”高投生物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留住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完善配套服务,提升人才获得感——
园区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走进人才公寓,完善的配套设施令人眼前一亮。“从科研启动资金到子女入学,园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一位海归博士坦言,这样的贴心服务让自己能够心无旁骛搞研发。
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园区还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建立生物医药行业薪酬数据库,开展精准薪酬对标服务;量身定制包含保险福利、弹性福利等在内的福利优化方案;提供股权激励、项目分红等长期激励机制设计服务。此外,园区还定期举办“金熊猫”人才沙龙、产业研讨会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生态——
园区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优势,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构建“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发展模式。一方面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支持创新团队项目孵化;另一方面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
“人才链是产业生态的核心纽带。”高投生物园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疏通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衔接堵点,园区已形成“四链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下一步,将围绕“立园满园”目标,持续完善“选用育留离”全周期服务体系,计划年底开展服务成效评估,为明年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西南地区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李一)
(图片由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