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清华师生探访盐边 赋能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5-07-28 18:15:1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高艳责任编辑:杜静审核:杨璐

四川经济网攀枝花讯(记者 徐杨)7月26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四川盐边支队的师生走进攀枝花市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现场参观学习傈僳族服饰的制作技艺,解读其独特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学员们更身着传统服饰,随着非遗乐器葫芦笙的乐声,携手跳起欢快的传统舞蹈,在服饰的华彩与音乐的韵律中,沉浸式感受傈僳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a41f0d16-46ac-45b3-a66d-da67f2eecda4.jpg

观赏傈僳族文创产品

在阿木诗依设计工作室,师生们亲眼见证了傈僳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创新融合。工作室将民族特色文化符号巧妙运用于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出一系列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文创作品。在展示区域,傈僳族传统吉祥物“见面猴”化身新潮的手机挂件和背包挂饰,寓意将来自绿水青山的平安祝福传递四方;特色抱枕编织着太阳纹样,创意伞面通过经纬线条勾勒出独特美感,传统非遗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9d2fcc17-1ecc-461c-bf50-fe30477d5148.jpg

现场交流

据介绍,盐边县有31个民族聚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从中提炼文化精华,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是盐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随后的交流座谈会上,清华师生与盐边国胜茶、盐边油底肉、手工蚕丝被、桑葚膏等非遗传承人,围绕非遗保护传承与传播发展展开深入交流。聚焦非遗特色挖掘、品牌形象塑造、产业规划路径等议题,清华师生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盐边傈僳族文化的传播发展,必须坚守文化根脉,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同时,要勇于拥抱时代,探索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让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与时代同向同行,以崭新姿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