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炎炎七月,暑气蒸腾。日前,在西充县太平镇乐河寺村一间农舍内,82岁的赵婆婆佝偻着背,独自坐在床边,手中的蒲扇无力地缓缓摇动着。
西充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受理受援人法律援助申请,图为工作人员向受援人核实相关情况。(廖桂华 摄)
“赵婆婆在家吗?我们是县法律援助中心的!”一个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沉寂。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俊锋带着援助律师李红云,顶着酷暑来到了赵婆婆家。“婆婆,我们今天来,就是专门为您解决问题的。您有什么委屈,慢慢说,咱都记下来。”王俊锋安抚道。
“都怪这双腿,拖累了全家……”话未说完,赵婆婆的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
原来,这位曾含辛茹苦拉扯大五个子女的母亲,六年前老伴离世后,一直居住在大儿子家中,如今因双腿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目前,儿女们正为她的赡养问题争执不休。太平司法所曾介入调解,却因一名子女拒接电话而陷入僵局。无奈之下,老人申请了法律援助,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因老人行动不便,接到诉求的第二天,王俊锋便带着李红云律师上门受理申请。逼仄的房间里,暑气像一个无形的蒸笼。李红云抹了把额角的细汗,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来源、子女各自的态度和经济能力……赵婆婆的回答时而清晰、时而含糊,李红云耐心倾听,时而在关键处逐字记录,并对相关材料拍照取证。王俊锋在一旁补充确认,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
“您放心,我们回去后马上整理材料,尽快向法院起诉,争取早日开庭,该您享受的赡养权利和保障,我们一定给您争取到位!”王俊锋握着赵婆婆的手,话语坚定有力。“谢谢……谢谢你们……”老人声音哽咽,泪水再次涌出,“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对行动不便的赵婆婆主动提供法律援助上门服务,是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优化服务,该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受理、指派、办理“三优先”。深化“减证便民”改革,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告知承诺制。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高频事项实行“零证明”办理,其他事项办理时限也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告知承诺制受理的案件占比达50%。中心还进一步完善“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及“县域通办”等机制,打通服务末梢,实现法律援助“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西充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受理受援人法律援助申请,图为工作人员向受援人核实相关情况。(廖桂华摄)
类似的暖心实事,在西充还有很多。县人社局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行动,累计发放职业伤害保障待遇20.61万元,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县住建局聚焦居民反映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快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县农业农村局针对部分地区位于高山坡地、生产用水不方便等问题,新建机电提灌站3座,维修改造提灌站4座,不断完善高山坡地农业生产用水取水设施……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刀刃向内强作风,实干担当开新局,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06件,目前已推动解决4612件。“我们激励干部沉到一线,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精准发力,办实事、解民忧,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实际成效。”西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