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于旷野中走来 向新征程奔涌——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纪行

2025-07-31 15:48:26 稿件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5年6月30日下午,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吉永支渠闸门开启,湍急的水流呼啸而下,顺利抵达船山区梓桐沟水库;与此同时,4条分支渠同步开闸,碧水各自奔向蓬南、三凤、金桥、任隆等地。

“作为蓬船灌区工程最后一个施工标段,吉永支渠及分支渠末端通水,意味着蓬船灌区工程实现全面通水!”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蓬船灌区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刘定华喜不自胜。

从梦想到论证,从设计到开工,从蓝图到实物,从建设到运行,历经二十余年漫长时光——

这是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四川武都引水工程的扩灌区,“盟遂合作”近四十年来的典型成果;

这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全省11项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四川“六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遂宁史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36.69亿元,年供水量可达2亿立方米,控灌面积达94.7万亩,惠及遂宁、绵阳、南充三市五县(市、区)150万群众。

此时此刻,回首过往,遥望未来,感慨系之: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壮歌,一部战天斗地的奋斗史诗,一座泽被后世的不朽丰碑……

(一)

盛夏的白鹤林水库,飞鸟翔集,蝉鸣阵阵。

正常蓄水位418米,总库容8828万立方米。在这延绵起伏的丘陵深处,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浩瀚。

岸边茂盛的树木,倒映在纤尘不染的水面。平静之中,却有难以察觉的汹涌。

于群山间,凿岩破壁。于沟壑前,架设飞渠。

涪江之水,途经武都引水工程,从绵阳市盐亭县金孔镇——西梓干渠分水闸,过明渠、越渡槽、穿隧洞……一路延绵近25公里(跨越南充市西充县),汇集于此。

“几代人的愿望终于照进现实,我们不用再靠天吃饭。”蓬溪县文井镇白鹤林村党委书记何毅,站在大坝之上,目光远眺,思绪万千。

干旱历来是遂宁最为深重的忧患之一。靠天吃饭,短短几个字的背后,饱含着跨越数个世纪的无奈与辛酸——

1544年,蓬溪、射洪因干旱而发生瘟疫;

1871年,遂宁大旱,赤地千里,道殣相望;

1900—1902年,遂宁、蓬溪发生连旱,民间积贮早空,四乡贫瘠,百里无烟……

进入21世纪,旱魔依然肆虐着川中大地,严重制约着遂宁的发展。

2001年,遂宁遭遇罕见旱灾,70%以上的农作物严重减产或绝收,当时的106个乡镇中有69个乡镇人畜饮水困难。

当年,全市各类水利工程15583处,应蓄水3.84亿立方米,实蓄水1.15亿立方米。除赤城湖、跑马滩情况稍好外,其余5座中型水库达死库容以下;51座小(一)型水库、274座小(二)型水库,三分之二以上枯竭;13369口山坪塘几乎全部干涸;青岗河、常理河、天福河等罕见断流……

为应对旱情,全市组织了6000余人的工作组深入农户,安抚慰问受灾群众,指导他们找水打井,播种耐旱作物,全力以赴抗灾自救。

然而,千方百计,亦难以改变被动的局面。此后,2006年、2012年大旱,同样令人不堪回首。

市水利局局长余继德表示,遂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11.34亿立方米,位居全省倒数第一。

遂宁市境内拥有涪江、琼江、梓江等大小江河溪流700余条,为何还会出现如此“饥渴”的现象?

“我市虽然河流众多,但多是过境水流,无法直接利用,所以深受十年九旱的困扰。”余继德介绍,遂宁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来留住水,属于典型的工程性缺水。

遂宁市季节降雨分布不均。汛期时,部分乡镇数天内降雨量可达到100余毫米,但有时一连数月的降雨量不足10毫米。长期以来,除了涪江沿岸外,全市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季节性缺水十分明显。

于是,想方设法从本质上“解渴”,是历史的省思、现实的需要、人民的期盼。

(二)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1958年,从绵阳武都镇涪江取水、“再造一个都江堰”战略目标重点工程——武都引水工程正式动工。经过60余年建设,如今,武引工程一条条水渠如毛细血管般根植于广袤田野,持续改写着人类与自然的对话。

蓬船灌区是武引工程的扩灌区。

“说到蓬船灌区就不得不提‘盟遂合作’。”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蓬溪总支主委、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蓬船灌区建设管理局主任郭伟说道,早期的“盟遂合作”主要是民盟四川省委会与遂宁市的合作,2003年起合作层级上升至民盟中央。200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的丁石孙莅临遂宁视察,强调“‘盟遂合作’是全盟的事”。

在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会的鼎力支持下,我市正式启动蓬船灌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工作,逐步形成了《关于武都引水工程扩灌蓬遂灌区方案的建议》,主要结论是在不改变武都引水工程已建、在建、规划项目的前提下,利用涪江汛期多余水源,从位置较高的武引工程西梓干渠末端接水,新建西梓干渠延长段,引水至蓬溪县新星乡(今文井镇)建白鹤林囤蓄水库,水库下再修建干(分干)渠、支(分支)渠。

遂宁坚定将蓬船灌区写入发展蓝图,成立了市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和有关区县党政负责人为成员,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随之,捷报频传:2005年9月编制完成《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扩灌蓬溪船山灌区规划报告(讨论稿)》;2006年5月,水利厅批复蓬船灌区规划;2010年4月,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审查通过武引蓬船灌区规划报告;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蓬船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此过程中,尤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的张宝文亲笔致信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希望对武引工程蓬船灌区早日立项和开工建设给予关心和支持。此外,陈晓光、王光谦等民盟中央有关负责人,多次亲自与国家有关部委协调沟通,促成工程有关事项及时获批。

在无数人日拱一卒和持续接力下,蓬船灌区工程终于从纸面迈向实体。

(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时间来到2016年8月23日,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开工仪式在白鹤林水库坝址举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宣布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开工的话音甫落,现场掌声雷动,机械轰鸣。挖掘机挥舞铁臂钢爪,缓缓铲起大坝坝址的第一斗土,蓬船灌区工程正式动工。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蓬船灌区建设管理局建管科科长罗龙告诉记者,蓬船灌区沿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布置,干渠、支渠11条,总长174.9公里。

白鹤林水库是蓬船灌区的枢纽工程,总投资约11.5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个主坝、5个副坝及3个取水口工程,于2022年12月通过下闸蓄水验收。

白鹤林水库的建成,实现了“水到蓬溪”,对于整个灌区而言意义重大。

2023年11月,白鹤林水库正式被省政府划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同年12月,蓬船灌区顺利通过第一阶段通水验收,意味着灌区北边的西梓干渠延长段、西北的文吉分干渠正式进入运行管理阶段。至此,白鹤林水库水源可经文吉分干渠输送至蓬溪县、射洪市10余个乡镇,为31.5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蓬船灌区有两条干渠,一条是西梓干渠延长段,一条是蓬船干渠,分别位于白鹤林水库北南两端。

蓬船干渠从白鹤林水库三号副坝取水,一路向南,全长29.2公里,其间途经蓬溪县文井镇、赤城镇、新会镇,止于鸣凤镇宽台村梁家沟水库附近。

行至新会镇田家坝村,一座气势恢宏的渡槽——田家祠渡槽矗立于前。

田家祠渡槽长493.5米,最大架空高度48米,是蓬船灌区工程重要控制性节点之一。由于需要跨越涪江一级支流芝溪河、318国道、国防光缆和军事光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高。

“通水时,一个重力墩要承重近2000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田家祠渡槽的1号重力墩基础下挖了13米,一直挖到了基岩上。

在蓬船灌区总长174.9公里的渠道中,隧洞占比超过了60%。而在当地,地下岩层多以砂岩、泥岩等软岩为主。

岩石硬度低,是否意味着隧洞施工更为容易?

答案出乎预料:岩石硬度低,好比在泥土里钻洞,岩体承载力不足,每开挖一段就要紧接着做加固措施,施工难度和用时自然增加。

为此,施工方在隧道施工中采取的方法是“短进尺、勤支护”,意思是每开挖3米,就得进行一次初期支护循环作业,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蓬船灌区亦有两条分干渠,一为文吉分干渠,二为蓬南分干渠。

蓬南分干渠与蓬船干渠相接,一路向南灌溉,经梁家沟隧洞、高升隧洞、天宫庙隧洞等直达蓬南镇,这一条分干渠被当地称为“水到蓬南”渠系工程,于2024年9月9日成功试通水。

2025年3月,蓬溪县以全市“效率革命行动”为契机,立下军令状,开启“百日攻坚”行动,6月30日成功实现吉永支渠、高常分支渠、高任分支渠、三凤分支渠、农兴分支渠5条渠系全面通水,可为蓬溪高升、任隆、蓬南及船山河沙等10余个乡镇提供生活用水和18.87万亩农田提供生产用水。

至此,蓬船灌区8个施工标段工程完成建设,涪江左岸遂宁段灌溉保证率达到90%。

(四)

知水情、兴水利、解水难,这是一张坚实的“保障网”。

在白鹤林水库主坝下方,粮油种植、水产养殖和蔬菜大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量是不一样的。”白鹤林村种植大户李浩向记者侃侃而谈,水稻栽培中有一项技术措施——晒田,即通过排水和曝晒田块,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达到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的目的。

2021年,李浩在白鹤林村流转近800亩土地,开始发展粮油产业。“白鹤林水库没有投用前,我们都不敢晒田。”李浩表示,前后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可以精准调节稻田水量,真正实现了“水旱从人”。

充足水源优化了生产方式,产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水稻亩均增产达100余公斤。”

发展路径也因此更为多样。“今年,我们开始在稻田养鱼,每年可以额外增收10余万元。”李浩说。

便利的取水条件,吸引力有多大?

近年来,白鹤林村吸引了7家种植、养殖大户陆续来投,从“零产业”,迅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这是一条流动的“生命线”。

今年5月,受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影响,蓬溪多个乡镇灌溉用水吃紧。

与以往不同,干涸的田地很快得到滋润。5月22日,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蓬船灌区建设管理局启动抗旱保供措施,向西充县高院和蓬溪县文井、新会、常乐等10个乡镇30余个村补水,累计补水量1100余万立方米,灌溉面积约12.5万亩,惠及20余万人。

5月23日凌晨,常乐镇山兴寨村的村民们早早起床,坐在田埂上翘首以盼。5点,听着越来越近的哗哗流水声,大家欢呼雀跃,立即引水、蓄水,栽种水稻……

6月初,荷叶溪因干旱断流,蓬溪县高升稻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千亩稻田灌溉告急。

该园区是蓬溪万亩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涉及3个乡镇,其中核心区位于高升乡新建村。

荷叶溪贯穿新建村,是该村重要的灌溉水源,其断流的同时,全村11座提灌站亦无水可取。

“如果是以往,肯定会造成大面积减产。”新建村驻村第一书记冯礼豪说,得益于蓬船灌区工程的供水,村里粮油产业发展更有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亦步入快车道,已成功举办首届年猪文化美食周和三届“金色之旅 共享高升”油菜花赏花活动,累计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旅游创收4000余万元。

蓬船灌区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此。

在高升乡新建村的一处山坡上,赤源水务二水厂格外显眼。该水厂于2024年1月建成投产,年取水量达700万立方米,其中蓬船灌区工程供水约340万立方米。

赤源水务二水厂厂长蒋斌坦言,有了蓬船灌区工程水源保障,赤源水务二水厂才有建设的底气。该水厂不仅能解决长期困扰蓬溪县5个乡镇和船山区1个乡镇的生活用水难题,还能给蓬溪经开区预留工业发展所需容量,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这是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蓬船灌区将彻底解决蓬溪县全境和船山区、市河东新区部分工农业缺水问题,有效保障遂宁市城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还可有效改善南充市西充县4.48万亩耕地用水和部分农民生活用水紧缺现状。

刘定华坦言,蓬船灌区虽然全面通水了,可以引水至原有的河湖库塘堰,但因为缺乏斗渠、农渠、毛渠等“毛细血管”,还未打通直达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正在谋划工程续建配套渠系项目,计划投资14.4亿元,建设输水管渠66条、448.82千米。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初稿。”刘定华说。

二十余年,荆棘与坎坷、智慧与汗水、幸福与喜悦,镌刻在了每一条水渠、每一座涵洞、每一个大坝之上。

故事已然写就,传奇还在继续……

(杨晶 陈小平 王锡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