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7月31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这是我省首次在人大监督领域召开的全省性会议。
会议现场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总结提炼我省人大监督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省各级人大更好行使监督职权、提升监督实效作出具体制度规定。
一“法”一“会”的相继落地和召开,彰显出我省人大提升监督工作质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旨在推动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四川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用“三个更加”成效 标注监督工作新高度
“省人大常委会本届以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87个,组织执法检查15次,开展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9次,推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全省政府系统自觉增强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意识,形成‘监督—整改—提升’闭环机制,推动关键领域监督事项件件有着落。”
“今年全省法院共立项督办全国、省人大代表关注案件48件。同时,全省法院上网裁判文书,同比增长61.44%,增幅居全国第3位,全面接受代表与社会监督。”
……
现场,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省人大预算委、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从多个方面交流了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人大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各级“一府一委两院”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发展,全省人大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机制日益完善、成效愈发明显。”这一显著进步,是与会代表的共同评价,也是本次会议释放的鲜明信号。记者从会上获悉,具体而言,近年来我省人大监督工作的成效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更加”。
监督重点更加聚焦——近年来,持续围绕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有力助推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监督方式更加丰富——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小切口”调研等法定方式贯通监督,推动四级人大联动监督,对于重大问题还连续数年进行跟踪监督,促进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监督机制更加健全——不断完善监督法的相关配套制度,相继制定修改监督法实施办法、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执法检查工作办法、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办理规定、专题询问办法等,保障人大监督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以“提质增效”破题 勾勒监督工作新路径
当前,全省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治理效能,监督“利剑”愈发锋芒。但同时,会议指出,通过冷静研判,目前我省监督工作还存在持续监督、跟踪监督力度不够,协同联动机制还需完善,监督能力还需提高等问题。
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作出修订,如今,我省新的《实施办法》也已审议通过。站在新的起点,如何用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更优机制推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有一场关于看好政府“账本子”、守好人民“钱袋子”的会议,已释放出信号——7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邀请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15名省人大代表就会议涉及财政预算、决算、审计、政府债务等方面议题发表意见。会议强调,要强化监督支持,在推动法规政策落地见效中主动担当作为。
由此可窥见,“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做好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和核心要求。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将紧扣中心大局、精准发力,在五个关键领域强化监督刚性——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聚焦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强化监督、聚焦财政经济工作强化监督、聚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监督、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强化监督。
以“亮剑”之势守护民生福祉,还要以“绣花”之功完善制度细节。本次会议提出,要通过优化方式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合力推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首先,人大行使监督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同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相互协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还要强化监督闭环管理,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整改—跟踪—评估”的完整链条,以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另外,记者了解到,《监督法》已对委托、联动和协同开展执法检查作出了规定,值得地方人大在执法检查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细化和落实。新通过的《实施办法》,也赋予了人大调查研究的法定地位,并提出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监督工作全过程——监督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为精准选题、精准发力奠定基础;监督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调研,把对策提实,在调研中深化认识、验证判断;监督后,要通过调研评估整改落实效果。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