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到马尔康, 感受嘉绒锅庄的魅力!

2025-08-06 21:00:3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陈晨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暮色降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的九州广场上歌声悠扬,人群围成圆圈,手拉着手,踏着节奏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步整齐有力,展现出嘉绒藏族独特的魅力。

歌是传承的调子,舞是情感的纽带。记者在马尔康的所见、所闻、所感中,锅庄早已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嘉绒文化的鲜活脉络。

以“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为主题的2025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即将于8月8日启幕,将以多元形式展示嘉绒锅庄的魅力。这场盛会从过去到现在,从传统到创新,不断挖掘锅庄的文化内涵,探索新时代锅庄的新表达,让锅庄跳出阿坝、跳出四川、跃向世界舞台。

圈舞1.jpeg

人们欢快地跳起锅庄(马尔康市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发展  舞动国际舞台

作为阿坝州重点打造的活动品牌,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系列活动此前已成功举办11届,不断在文艺表演、文化交流、锅庄竞技、服饰展示、民歌传唱等环节持续创新升级。

本届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耍法” 创新,也更趋多元,由“马尔康嘉绒锅庄文化旅游季”“阿来诗歌季”“马尔康半程马拉松赛”“‘圈舞扬・同心颂’文化惠民演出” 四大版块构成,涵盖锅庄巡游、音乐诗歌大赛、嘉绒美食及农特产品展销等12项活动,形成丰富立体的体验矩阵。

微信图片_20250804120818.jpg

锅庄巡游(资料图)

同时,活动的互动体验性更强。将推出“15秒速成教学包”,将锅庄的标志性动作改编为易学片段,由专业团队演绎后,在抖音、B站发起 “五步学会锅庄” 挑战赛,联动网红博主与官方矩阵覆盖活动全周期,让传统文化变身全民可参与的 “文化爆款”。

此外,今年的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还肩负起更深远的使命 —— 推动嘉绒锅庄区域文化品牌迈向国际舞台,助力马尔康打造 “圈舞文化交流中心”。这届活动的 “国际范儿”,从筹备之初便已显露出来。

活动组委会透露,本届活动将首次举办 “马尔康圈舞交流大会”,邀请俄罗斯、泰国、越南等国家的艺术团代表及国内外圈舞专家,围绕 “活态保护”“跨文化对话”“产业化探索” 等议题深入研讨,并发布《马尔康锅庄保护行动建议》。同时,“嘉绒锅庄(圈舞)文化保护与发展联盟” 将宣告成立,为跨国文化交流搭建长效机制。备受瞩目的 “圈舞大赛” 中,俄罗斯、越南等国舞团将与国内队伍同台竞技,让不同文化的圈舞在碰撞中寻觅共通之美。

微信图片_20250804120813.jpg

锅庄巡游(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活动还将线上舞台拓展至全球。“国际圈舞云展台”,将联动国外传统舞蹈团体,通过短视频、直播,展现各国圈舞与嘉绒锅庄的共通性;“圈舞邀请赛” ,将设置50万元奖金池,吸引30支晋级决赛的队伍同台角逐,首次使嘉绒锅庄作为“活态文化符号”深度融入全球圈舞竞技与文化交流平台。

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系列活动,从最初的地方性节庆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盛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提升,既依托于嘉绒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也得益于当地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不懈努力。

保护传承  嘉绒锅庄绽放新彩

著名作家阿来曾这样描述锅庄的魅力:“锅庄能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制造出很多欢乐…… 它们让我认识到了艺术的美和精神的巨大力量。” 这番对故乡锅庄的深情阐释,道出了其凝聚人心、传递精神的深层价值。

而作为嘉绒锅庄故乡的马尔康,早在2004年就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嘉绒锅庄艺术之乡”。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当地群众以锅庄为情感纽带,共同守护文化根脉、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804120759.jpg

“嘉绒锅庄艺术之乡”马尔康

当晨光洒落在卓克基土司官寨的碉楼时,72岁的杨东方正在校对嘉绒锅庄汇编的文稿,这是他35年心血的结晶。“ 嘉绒锅庄汇编即将在9月正式出版,其中收录了600余首锅庄曲谱,既有藏文原文、汉英译注,更创新加入了简谱和五线谱。其中,300余首锅庄还配有影像记录,要让全世界读懂嘉绒锅庄。” 杨东方说。

时光倒回至1990年,彼时杨东方曾与一本珍贵的锅庄手抄本擦肩而过。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尔嘎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个遗憾成为他毕生守护锅庄文化的起点。

此后,杨东方自费买设备、下乡采风,在火塘边记谱、向人学音标、跟孙子啃藏文,数台电脑用至报废。如今,这份锅庄“活档案”即将问世,让嘉绒锅庄文化在纸页与光影中更加完整地传承下去。

嘉绒锅庄经久不衰的背后,不仅有老前辈的多年坚守,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接力。

24岁的金初,抖音账号聚集了超63万粉丝。她发布的视频里展现了跳锅庄的优美舞姿,单条视频收获超十万点赞。她用镜头架起桥梁,让古老的锅庄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赢得更多人的赞叹与喜爱。

手持串铃的领舞者_副本.jpg

手持串铃的领舞者(马尔康市委宣传部供图)

传承与发展,还需系统性发力。马尔康市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相继成立 “嘉绒原生态锅庄协会”“老年锅庄协会”“阿坝嘉绒文化研究会”等,推动锅庄传承。

而在马尔康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多年的泽郎头看来,人才与资金是锅庄传承发展的基础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

“锅庄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衍生的文创产品,都应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他强调,这不仅能有效遏制文化资源被盗用的现象,切实维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锅庄文化品牌的规范化塑造。除了知识产权保护外,泽郎头还特别建议,“为锅庄文化研究、传承、教学等领域的从业者设立合理的职称评定标准,完善职称评审体系。”

从欢腾的锅庄盛会上,看见嘉绒文化奔涌的活力;从锅庄曲谱的“活档案”中,触摸到传承者坚守的赤诚。新时代的马尔康,正以创新之笔续写嘉绒锅庄的千年传奇,让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舞步,跃向更广阔的舞台。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婕 严易程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