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国寿成都审计中心“双核”驱动 创标杆

2025-08-07 15:04:23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何羽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黎琦

面对保险业复杂风险与海量数据挑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区域审计中心(以下简称“国寿成都审计中心”)创新实践,以“大审计”机制革新与“融数智”技术赋能为双核驱动,率先探索审计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成效显著。截至今年7月,该中心累计节约审计资源947人天,自主研发的5项智能模型获总公司全系统推广(使用量575次),数字化系统月均使用219次/人,活跃度居全国第二。一支仅用168人天便高效完成滇鄂两省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精干小队,成为这场变革的生动缩影。

顶层设计:“双轮”战略破局启新

变革始于清晰的顶层设计。2025年初,针对审计资源碎片化、作业模式传统、基层负担重等痛点,国寿成都审计中心党委同步推出《“大审计”行动方案》与《审计数字化行动方案》。

“大审计”主攻资源整合,建立“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两级机制,以项目捆绑、流程再造、党建融合为抓手,破解资源分散难题。

“融数智”驱动范式跃迁,成立数字化专项组,明确推动审计向非现场化、智能化、持续化、全量化转型目标,重塑生产力基因。

机制突破:“捆绑审计”释放集约动能

蓝图如何落地?“大审计”机制创新是关键。该中心创新绘制“项目分布热力图”,对同区域、同类型、同时段项目实行“物理捆绑(集中进场)+逻辑联动(资源共享)”策略,成效惊人。

跨省样本展现效率革命。在云南、湖北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打破处室界限组建混编审计组,人力投入从252人天压缩至168人天,降幅达33.3%。通过单次进点会覆盖6家单位、差旅动态管控,成本从17.14万元降至10.72万元,降幅达37.46%。设立“党员咨询服务岗”,推动“边审边改”,即时整改问题14项。

“乐山经验”深化协同监督。在乐山项目中,审计组联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党委创新建立“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成果同享”三同机制。共同研判风险,共享关键线索10条,协同核查问题5大类(占总量的23%),审计信息100%实时同步巡察组。该模式为构建“大监督”格局提供了样板。目前,该中心已实施14次捆绑审计,覆盖33个项目,被审计单位迎检频次下降了57.6%,切实为基层减负。

科技跃升:“融数智”重塑审计范式

如果说“大审计”优化了“组织形式”,那么“融数智”则革新了“生产方式”。

模型研发成果丰硕。迭代优化76个存量审计指标,开发8类新模型。其中,聚焦虚列费用、支付风险的5大核心模型因精准高效获全系统推广,累计使用575次,成为“数字哨兵”。

“非现场精准扫描”成主流。数字化工具100%覆盖应用,月均使用219次/人。基于数据资产和“SQL”分析的“非现场精准扫描”,正快速替代传统抽样。

“玉溪实践”惠及基层。试点“预收集+共享清单”模式,被审单位资料提报频次直降了50%。运用“SQL”模型全量扫描,精准生成疑点38个,高效转化审计底稿31份,转化率达81.58%。项目组现场赋能,提升基层数字化能力。

未来图景:锻造“三有三好”数字化铁军

站在新起点,国寿成都审计中心明确了深化“双核驱动”的路径:

“大审计”再升级。拓展组织形式,深化与纪检、巡察等监督力量的协同。

“融数智”深突破。攻关合同、报告等非结构化文本智能分析;构建可视化平台,实现风险热图与疑点秒级定位;推动“全覆盖非现场+大捆绑现场”融合模式通过验收。

人才筑基。持续锻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创新力”(三有)且“精神面貌好、工作成效好、考核结果好”(三好)的数字化审计铁军。

从资源分散到集约高效,从人工抽样到智能全量——国寿成都审计中心的探索,是一场以机制创新优化生产关系、以技术创新赋能生产工具的深刻变革。其节约的近千人工日、全国推广的智能模型、深度融合的监审实践,特别是服务四川、云南基层的“乐山经验”“玉溪实践”,共同构成了审计“提质增效”的硬核答卷。这支加速成长的“三有三好”数字化铁军,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更智能高效的风险防线,其标杆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程歆然 周圆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