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面对居民参与度低、沟通效率弱、需求挖掘难等治理痛点,8月1日,成都市东安街道聚和社区联合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以“连心聚力·共治同行”为主题,开展微网格骨干能力提升实训。40余名社区微网格员、居民骨干在资深社工导师黄慧的带领下,通过沉浸式学习掌握沟通动员“通关秘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破题:直击基层治理“三大堵点”
本次培训主要聚焦聚和社区自治实践中暴露的核心难题。沟通低效,骨干习惯单向通知,居民反馈被忽视;动员碎片化,志愿者热情高但方法不足,自组织培育缺乏体系; 问题隐蔽,沉默人群需求难触达,治理盲区长期存在。
“打通这些堵点,关键要让微网格员从‘传声筒’升级为‘多面手’。”拥有12年社区治理经验的黄慧指出。
实战:从工具到场景的赋能升级
网格定位:“3+1”模型厘清责任田。通过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30—100户)、专属网格四级体系,明确骨干“3大类8项职责”。微网格员张嬢在课程中恍然大悟:“原来风险排查、应急响应这些工作,直接关系着社区安全底线。”
沟通破冰:5W2H工具巧解“入户尴尬”。分对象,独居老人侧重健康关怀,困难群体链接政策资源;讲方法,“提前联系+微笑入户+礼貌访谈”三步建立信任。 “一句‘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比直接问需求更易打开心扉。”学员在情景演练中深有感触。
动员进阶:四步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关键在于: 精准把脉,通过问卷、院坝会挖掘停车难、环境脏等痛点; 搭建平台,依托社区议事厅推动协商共治; 成果可视,以“治理成果展”增强居民成就感。
温度:细节里的治理艺术
培训特别强化服务温度。探访前,查阅背景资料规避禁忌,便携健康手册、联系卡作为“敲门砖”;互动时 ,对老人放缓语速,对儿童简化词汇,禁用防御性肢体语言;边界感,“不越权承诺,法律咨询必须转介专业机构。”黄慧反复强调。
长效:构建居民自治新生态
本次实训是聚和社区“四美聚和·居民自治能力提升项目”的关键环节。项目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原则,通过赋能骨干、唤醒自治意识、激活居民行动,推动社区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自治”深度转型。
“骨干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技巧,更是‘治理即服务’的理念。”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微网格体系,把培训成果转化为破解治理盲区的实际行动,持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李全)
(活动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