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机器人军团”闪耀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拍摄、剪辑:唐千惠)
一片羽毛轻触的力度被电子皮肤精准捕捉,复杂环境中机械臂灵活如人手——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来自四川的“机器人军团”正以智造新技术引发关注。
8月8日至12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200余家优秀机器人企业齐聚一堂,展示1500余件前沿展品。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由来自四川的17家企业组成的“机器人军团”携近60款产品强势登场:从突破触觉极限的AI电子皮肤,到打通生产环节人机协作“最后1米”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行业“尖货”,透视产业“家底”更探寻发展“蓝图”,四川正加速跻身机器人产业创新前沿。
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展区(鲍安华 摄)
前沿“秀肌肉” 智造新成果闪亮登台
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展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的展台前,一个被称为“车间主任”的智能机器人引来围观——“轮式+双臂”造型赋予机器人灵活移动与环境感知能力;融合具身、大模型与一体式高精度控制,又让它不仅有“好看的皮囊”更有“聪明的大脑”。
“这是我们首次在工业制造领域推出的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通过协同泛化传感数据实现智能识别与交互,不仅能对装配线作业进行‘管理’,也能上手‘实操’,是面向未来的柔性化、智能化‘车间主任’!”卡诺普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邓世海告诉记者,首次参展,卡诺普依托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AI复合机器人灵迅发布了两款工业具身机器人生态解决方案,展现了工业场景“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自动化和多模态泛化的创新成果,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观众小朋友与卡诺普的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互动(鲍安华 摄)
另一边,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品牌宣传负责人田敏忙着给一批又一批新加的微信好友发送企业简介、对接合作需求。
“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以目前全球最高力测量精度、最高分辨率以及最高感知频率的性能表现,刷新行业标杆。”田敏介绍道,这款电子皮肤力测量精度达到全球最高的0.005N微力识别,相当于一片羽毛轻触的力度都能被准确捕捉,为机器人、医疗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有集成性的创新也有单点性的突破,“四川造”新品的集中亮相,有力提升着四川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力。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装备产业一处处长熊庄介绍,本次四川“机器人军团”组团亮相,不仅鲜明亮出了“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旗帜,与浙江、湖北等地的创新中心同台展示创新成果,还带来了多款首发产品,进一步展示了“四川造”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的实力。同时,参展的企业既有国家人形机器人领域链主企业,也有省级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有利于发挥链主企业的技术引领与产业带动,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
四川的“机器人军团”引围观
拥抱“新蓝海” 多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看热闹,更看门道。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一个观点被广泛提及——应用场景,才是机器人产业的最终归宿。
事实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聚光灯下,四川的“机器人军团”并没有停留于技术秀场,而是积极探索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本次参展,我们自主研发的D12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其不仅内置了丰富的肢体动作库,还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实现智能交互、智能感知和智能决策等功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亚南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在应用场景中,D12人形机器人不仅可在汽车制造、3C制造等工业场景中实现柔性装备、物料搬运等功能,还能在旅游景区内实现导游、讲解等功能。
“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短期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两大领域。”李亚南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通过与四川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应用场景和应用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品落地应用。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带来“现场show“
同样深耕应用场景的,还有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服务业转型为机器人产业缔造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此前我们已针对工业、康养等多个应用场景‘量身定制’机器人,并取得良好市场反馈。”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颜进告诉记者,在7月31日举行的四川省机器人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现场,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与绵阳高新区公安分局进行了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签约,将进一步探索机器人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有效应用。
如今,机器人产品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了《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涉及工业、汽车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和农业生产。
无独有偶,几天前,四川也发布了首批机器人产业机会清单,其中应用场景清单共收集整理了194个场景,分为制造与物流、生活与服务、医疗与康复、导览与交互、应急与巡检、特种作业等六大需求类型。
四川发布首批机器人产业机会清单(鲍安华 摄)
需求与潜力的高度契合,折射出的正是四川机器人产业链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各级各类资源给予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记者从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如今,四川在人形机器人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能源动力、算力等方面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了解了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晰了比较优势和现实差距。”熊庄告诉记者,下一步,四川将持续以标志性产品为牵引,加强整零对接、技术对接、产融对接、场景对接、人才对接,推进机器人样机试制、中试验证、迭代升级、示范应用。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成果推广,加快建设机器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协同发展。
走出光影交织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北京的阳光灼热刺目。这份耀眼,不止属于一场科技盛会——
数千公里外的成都世运会赛场上,“小吒”机器人向导、机器人啦啦队、无人安防巡检车等20余款黑科技产品正护航赛事运行,以硬核实力接受全球检阅。
不远处的绵阳机器人产业基地,未竣工、先接单的故事已然上演,截至目前陆续接到的国内外机器人订单合同中,最大单项合同金额超两亿元。
四川,正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进阶里,从赛事护航到产业深耕的多场景实践中,勾勒出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的动人图景。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