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
87位!86位! —— 这是德阳在近两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交出的进位答卷。
近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德阳再次榜上有名。继2024年上榜、名列第87位后,今年德阳乘势而上,再进一位,排名跃升至第86位,稳居四川上榜城市前三甲。
连续两年上榜、持续进位争先,在强手如林、不进则退的城市竞速中,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制胜密码”何在?
“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德阳能连年跻身百强、稳步进位,绝非偶然。”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一语道破,“其背后,是产业根基的持续筑牢、创新动能的澎湃涌动与城市能级的强势跃升,三者同频共振,汇聚成驱动德阳破浪前行的澎湃动能。”
德阳城市景色
进位底气何来?
坚实经济底盘筑牢根基
今年,是德阳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的第二次亮相,更是德阳实力的再次证明。
2024年,德阳强势突围,首度跻身该榜单,居第87位。自此,德阳便在这被誉为城市“清北班”的顶尖竞技场上,开启了持续跃升的征程。
从87位到86位,一年一台阶,步步铿锵。百强榜单,上榜者皆为“优等生”。能在其中站稳脚跟并持续进位,非有“硬核”实力不可。
华顿经济研究院的评选体系,硬指标(GDP、储蓄、财政)与软实力(环境、科教、文化、卫生)并重,人均与总量各占半壁江山,其严苛与全面,堪称城市综合实力的“试金石”。 唯有GDP总量跻身全国前110名的“尖子生”,方有资格入围,再经综合较量,方能最终登榜百强。
德阳再次进位的“硬核”底气何在?
答案,写在坚实的经济数据上。 看这组跨越五年的对比:2019年,德阳GDP总量为2335.9亿元;2024年,德阳GDP总量达3265.4亿元!五年间,跨越近千亿级台阶,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进位,凭的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2025年上半年,德阳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处于领跑方阵。” 用数据说话:上半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88.0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以12.8%的增速一骑绝尘,分别高出全国(6.4%)、全省(7.3%)6.4个和5.5个百分点。
速度领跑,数据说话,这是进位最硬的支撑。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教授深刻剖析,“德阳连续两年稳居百强且位次前移,这是对德阳城市综合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权威认可,更是德阳市委、市政府保持战略定力与坚持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
汤继强进一步指出:“作为‘世界重装之都’,德阳精准把握时代机遇,在清洁能源装备、未来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上持续发力,动能澎湃。 随着‘再造一个工业德阳’‘重返前三’战略的深化推进与全市上下的勠力同心,也让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方汽轮机
核心引擎何在?
产业升级点燃强市动能
持续进位,核心引擎何在?产业升级,当仁不让。
这份跃升的底气,源自德阳深植骨髓的工业基因。
作为全国顶尖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德阳工业基础雄厚,“3+1”现代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链条清晰。这里汇聚了160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年稳居全省首位,工业总量亦位居全省前列。
这里不断孕育代表中国制造顶尖水平的“国之重器”: 东方电机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7亿千瓦;东方宏华研制的1.2万米深智钻机,钩载之力足以吊起两架满载的波音747;全球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白鹤滩水电站的百万千瓦精品转轮、F级50兆瓦重型燃机……这些矗立全球之巅的“世界之最”,是德阳产业发展澎湃动能的硬核注脚。
德阳工业基因浓厚
面对产业迭代浪潮,德阳以 “工业强市”战略破局,全市上下紧抓产业“牛鼻子”,推动工作重心、核心力量、优势资源全面向工业主战场倾斜集结。目前已构建起涵盖39个大类、176个中类、471个小类,以“3+1”(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606家、国家级产业集群3个,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和数字经济百强市。
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德阳产业进阶,蹄疾步稳。
“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攻坚行动,建立“3+10+2”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形成“8+5”工作法(“8个一”重点任务、5项保障措施),精细编制重点产业链技术链图谱,锁定关键企业、关键产品、关键项目;推动建圈强链走深向实!”德阳经信局局长龚军表示,一系列举措旨在培育一批规模超群、特色鲜明、优势碾压的产业链群,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跃升,势头如虹! 2024年,德阳重点发力的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三大省级产业链产值全线飘红,均实现较快增长。 其中,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更是一举突破3500亿元大关,擎起产业新高度。强劲势头、持续迸发,2025年上半年 以东方电气旗下“三大厂”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增速均超10%,特别是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增速超25%,发展态势强劲。
从传统产业唱主角,到主导产业 “数箭齐发”,再到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德阳产业升级之路,步步为营,招招有力。
这条清晰的产业跃升之路,正为德阳持续进位注入不竭动能。
德阳城市夜景
软实力强势跃升
与硬实力双翼齐飞
与硬实力并驾齐驱的,是软实力的持续提升。
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按照硬经济指标(GDP、储蓄和财政)和软经济指标(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德阳的软经济指标总得分为41.08分,排名全国第72位,较去年有明显进步。环境得分较去年提升2.72分,文化得分提升4.87分,成为城市进位的重要“助攻项”。
软经济指标的持续优化,彰显出德阳在发展过程中对 “硬实力” 与 “软实力” 协同提升的深刻把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的加身,背后是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公共服务的不断升级与文化魅力的日益凸显。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加、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在德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医疗设施日益完善,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三星堆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更是为这座城市镌刻下独特的文化标识。
这种 “经济发展反哺民生改善,民生改善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的良性循环,正是德阳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的核心逻辑。
在文化维度,三星堆已然成为德阳最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后,德阳以 “三星堆 +” 战略带动全域旅游破局,77个文旅名村、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速推进,全力打造 “世界三星堆 安逸游德阳” 的城市文旅品牌。
城市环境方面,德阳持续纵深推进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等指标节节攀升,“宜居德阳” 从蓝图稳步照进现实。
“城市吸引力,是决定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关键。”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契机,德阳出台增强德阳城市吸引力的若干措施,从教育、医疗、交通、营商、消费、人才等八大维度全面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软动能。
“从更深层次看,德阳的持续进位、稳步攀升,既是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战略部署的坚决贯彻、精准落实,更是传统工业基地在转型升级中探索出的一条成功路径。”李后强表示。
在李后强看来,传统工业城市并非只能在“去工业化”的浪潮中逐渐褪色,只要找准自身定位,持续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市治理上下功夫,同样能在新时代的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
在“百强梯队”的竞逐中,德阳这股“新势力”正以稳健步伐持续突破、再谋跃升!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受访部门及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