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透视德阳经济“半年报”①丨从GDP同比增长7.5%,解码德阳经济“向新力”

2025-08-15 10:01:4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2025年上半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588.0亿元,同比增长7.5%。

经济“半年报”的出炉,为观察德阳发展态势提供了重要窗口。

透过数据看结构,德阳经济不仅增长势头强劲,更呈现出“向上”“向新”的鲜明特征。

关键细分领域表现抢眼:工业领域,规模以上“3+1”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服务业领域,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1.1%。

多项数据“向好”的背后,是德阳新质生产力勃发的澎湃动能,是“投资热土”焕发的生机活力。

“向好”“向新”,德阳的底气何来?

增长向“上”

筑牢发展“稳基石”

在“重返全省前三”的雄心和“中国装备科技城”国家战略定位的双重驱动下,德阳市近年来的经济运行态势,备受关注。

回顾德阳发展历程,一组数据直观地呈现出德阳经济发展新态势。

将时间轴拉长——

德阳经济的跃升轨迹清晰而有力,2019年,德阳GDP总量为2335.9亿元;2024年,德阳GDP总量达3265.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一。五年间,跨越近千亿级台阶,增速稳居全省前列。2025年上半年,德阳GDP总量为1588.0亿元,同比增长7.5%,延续了强劲发展势头。

将空间拓展来看——

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大局中,德阳的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愈发凸显。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德阳既承接了成都的创新资源外溢,又凭借自身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不断深化,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德阳正加速融入更高层次的发展格局,“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势头逐步显现。

细察结构可以窥见,德阳产业支撑坚实有力,今年上半年三大产业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4.1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19.7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74.2亿元,增长7.0%。

其中,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在德阳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中之重的角色。事实证明,德阳“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战略,是其经济持续跃升的关键密码。

微信图片_20250811220629.jpg

德阳经济底盘稳固

制造向“新”

铸强创新“硬引擎”

工业是稳定经济大盘的 “压舱石”,而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突破正成为德阳工业向 “新” 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水电领域,8月12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首次探伤合格率超过99%,将应用于西藏大唐扎拉水电站。该水电站具有高水头、大容量、高海拔等特点,共装设2台单机容量500兆瓦的冲击式水电机组,东方电机负责其中1台套机组的研制供货。该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是目前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机器人焊接.jpg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

燃气轮机领域同样传来捷报。近日,由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商业化G50重型燃气轮机济南热电华山1号项目高温部套完工下线,标志着其在重型燃机转子制造、高温透平叶片制造、燃烧器制造、整机装配四大核心领域实现自主化,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重型燃机全部核心部件自主量产制造能力的企业。

东方汽轮机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

东方汽轮机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

风电领域再攀高峰。东方风电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核心部件——153 米最长叶片(堪比4架C919首尾相接)和超500吨最重机舱,于8月4日运抵山东东营,即将吊装试验。其运输克服高压线、桥梁等多重障碍,彰显技术与工程实力。

东方电机1.jpg

东方电机生产车间

这些突破源于德阳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坚。

围绕高端装备科技城建设,德阳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一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国字头”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优势,一方面开展先进成型、加工、涂层制备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装备)攻关,抢占清洁能源装备、先进冶金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制高点。

搭建转化“高速路”:加快建设德阳大学科技园,积极引入全国高校能源装备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已达成合作意向140余项,签约并落地一批项目。

布局未来赛道:德阳正瞄准氢能(PEM膜电极)、智能农机(丘区山区动力平台)、先进核能(第四代核电汽轮机)、新型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前沿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以建设成渝制造强市、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德阳正通过“智改数转”、技术攻关、集群培育,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投资向“新”

澎湃升级“强动能”

投资领域的“新”意与“速度”,正成为推动德阳经济“质变”的强大引擎。

翻开上半年投资“成绩单”,投资领域的“新”意不断涌现。

在什邡经开区,德阳新工绿能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5G+AI”无人产线高速运转,移动储充机器人等前沿产品接连下线。这家4月底才入驻的企业,仅用60天就实现首套产品下线,创下 “拎包入驻、即投即产”的“德阳速度”。“德阳高效的政务服务、优越的创新生态,是我们快速投产的关键。”该公司总经理苗伟说。

这样的“加速度”是德阳招商与产业发展的缩影。上半年,德阳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0个,同比增长32.08%,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增外资企业8家,招商的广度与深度同步提升。

新兴产业集群的火热更显活力:位于什邡的德阳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交出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21%的亮眼成绩。上半年交付量、出货量同比翻番,成为欣旺达集团储能板块增长最快的“引擎”。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的第三条产线,预计在今年内投产。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亨通精密铜箔科技(德阳)有限公司已实现6微米锂电铜箔稳定量产,订单量同比翻倍,新增5000吨/年生产线即将投产。依托坚实工业基础,德阳在储能、锂电等新兴领域已形成优质项目集群。

项目推进同样“快马加鞭”:上半年,思创锂业等77个项目开工,国城锂业等48个项目加速建设,博海新能源等94个项目竣工投产,德兰航宇二期等6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稳步实施。德阳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实现20%以上增长,年度计划投资完成400亿元,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6月底,德阳市470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65.7%。同时,佰腾氨基酸、洁美科技等8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开工,中江燃气发电、川发龙蟒锂电新材料等75个项目计划年内完工,进一步夯实投资“底盘”。

“从上半年投资运行情况看,我市已从单纯追求投资规模,逐步转向更注重项目效益和结构优化。工业技改、高技术制造、绿色能源等方向的投资占比提升,反映出我市在‘以质稳量、以进固稳’方面的政策取向日趋明晰。”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半年,我们将围绕6个国省级集群、3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5个产业新赛道,加快项目签约,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200亿元。”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德阳“向新力”的持续攀升,下半年“上扬曲线”的延续,又将值得期待。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