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营山:破土 “致富笋” 撑起乡村振兴富民路

2025-08-15 14:46:48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8月13日,营山县骆市镇千佛村的绿竹笋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连片的竹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刚冒头的竹笋裹着嫩黄的笋衣,在泥土里藏不住饱满的生机。营山县半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能正领着笋农们穿梭林间,大家握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湿润的泥土,稍一用力撬动,绿竹笋便带着泥土的清香“破土而出”。挖好的竹笋很快装满背筐,经转运车送回基地清洗,正等着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新出土的绿竹笋(贾鹏 摄)

“每年七八月可是采收旺季,这时候大伙儿忙得根本停不下来。”李世能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介绍起来,“这绿竹笋因为长得圆滚滚像马蹄,大伙儿都叫它马蹄笋,在鲜食竹笋里那可是‘尖子生’。咬一口脆嫩多汁,甜丝丝的清爽劲儿直窜舌尖,不光营养好消化,还带着点药用价值呢。除了新鲜吃,做成即食软包装能存更久,运到哪儿都好卖。”

据了解,该专合社于2014年成立,李世能带着乡亲们在竹林里摸爬滚打了11年,从选种、培土到管护,一点点琢磨出成熟的绿竹笋种植技术,推出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如今,以千佛村为核心,这绿竹笋的“版图”已经扩展到青山镇、绿水镇、双溪社区等好几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其中1600多亩已进入稳定产笋期,一年能收约700吨鲜笋。

收获的绿竹笋堆成小山(贾鹏 摄)

如今,旺季时专合社有80多人忙着采收、分拣绿竹笋,平时也有20多位老乡在这里稳稳当当地上班,绿竹笋已成了千佛村百姓的“钱袋子”。70多岁的冯传荣蹲在竹林边,手里还沾着刚挖笋的泥土,他笑着说:“我在这儿干了快 11 年,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在这竹林里施肥、除草、挖笋,每天都有十几个老乡一起干活,老板还管顿热乎饭。”他掰着指头数起收入,“6月至10月这几个月最忙,每月能挣两千多元,一年下来稳稳当当两万多元,工资一分都不拖。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日子踏实,就盼着这笋子产业能一直火下去。”

靠着“绿色种植”的好理念和笋子本身的独特风味,千佛村的绿竹笋走出营山,成了全国市场上的“香饽饽”,更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从守着绿水青山到把竹林变成“聚宝盆”,骆市镇千佛村正握着这根脆嫩的绿竹笋,稳稳撬动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路上越走越宽。

(彭传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