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德阳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这个数字,超过全国增速近6.4个百分点,超过全省5.5个百分点。更可贵的是,在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以14.0%拿下近三年“最强开局”基础上,增速仍保持两位数的较高增长。
同时,德阳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59.5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年产值预期增速3.9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这座四川工业重镇走出了一条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
那么,德阳稳步“攀高”的增量和动力从何而来?
动力一
生产一线“细胞”活力迸发
近日,记者走进什邡经开区德阳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动能澎湃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火热场景正在上演。
车间内充满科技感与现代工业气息,各种设备运转井然有序……从一片空地到首条产线投产,仅用时11个月;主体厂房拔地而起,仅用100天。欣旺达德阳储能基地用一连串数字,刷新了行业纪录。
速度之外,更有质量。“公司2025年上半年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21%。”德阳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浩然介绍,今年上半年,德阳基地交付量、出货量同比翻番,成为欣旺达集团储能板块增长最快的“引擎”。
作为成都都市圈汽车产业布局的关键项目,一汽解放广汉基地自2023年10月投产以来高效运转。在焊装车间,60多台焊装机器人精准挥舞机械臂,上百辆AGV机器人穿梭运送部件。总装车间内,组装完成的新能源商用车正进行最后调试。
“目前日整车产量超80台,高峰达92台,新能源车占主导。”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订单源源不断,公司正开足马力保交付。
翻开德阳工业经济的“半年报”,增长动能强劲的远不止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上半年数据显示: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3.0%,医药制造业增长11.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更是大幅增长45.4%。
有速度,更有效益。 1—6月,德阳市1606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24.9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已连续24个月保持正增长。
一个个忙碌的车间,一家家奋进的企业,正是德阳工业经济最活跃的“细胞”。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
动力二
主导产业强力驱动增长“引擎”
德阳“3+1”主导产业——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根基深厚,正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绝对主力。
上半年,德阳规上“3+1”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为经济大盘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活力,在链主企业展现得尤为明显。近日,记者走进东方电机的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温湿度传感器保障着24小时高效运转,即使在“三伏天”也能开足马力……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效率跃升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该车间产能从9000余吨大幅提升至15000吨,冲片人均产量更提高了6倍多。
就在8月12日,一项重大成果在此诞生: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首次探伤合格率超过99%,即将运往西藏大唐扎拉水电站。这是行业首次成功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于大型冲击式转轮制造,攻克了外部水斗与中心体组焊难题。
东方汽轮机无人车间
邻近的东方汽轮机同样捷报频传。近日,其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商业化G50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套成功下线。标志着东方汽轮机在转子、高温透平叶片、燃烧器制造及整机装配四大核心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化,成为国内唯一具备重型燃机全部核心部件自主量产能力的企业。
“今年以来,公司接连中标全球最大单体煤化工项目、世界首个高海拔电网末端塔式光热项目等,订单大幅增加,产值实现较好增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主导产业释放支撑效应明显,上半年,德阳主导产业全线发力,机械装备产业增长14.9%,材料化工产业增长15.1%,食品饮料产业增长8.1%,数字经济产业增长23.5%。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三大厂”企业在手订单超1500亿元、增长超20%。
德阳加氢站加快建设
动力三
优势产业集群“拔节生长”
在德阳经开区,一座加氢综合能源站建设正进行收尾,预计9月投入运行,将满足本地氢能公交、重卡及企业用氢需求。
加氢站的建设,是德阳发力新能源产业链的一个缩影。不远处,德阳风电产业也展现出强劲动能。东方风电采取“研发设计在德阳、生产在全国”模式,在全国布局了超30座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风电设备交付量也有新突破,较2024年同期增长209%。”东方风电相关负责人透露,企业通过储备式生产,新增布尔津、若羌基地,强化叶片模具资源保障及传动链自主装配能力,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目前,我们正在按计划推进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工程样机测试验证,力争今年完成任务。”
“风、光、氢”三箭齐发,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德阳工业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数据显示,今年1—5月,该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逾15%。
驶入“快车道”的新能源产业,是德阳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的切片。
今年上半年,德阳构建了“3+10+2”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形成建圈强链“8+5”工作法。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等3条主要承载地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10%、15%、7.4%;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突破3500亿元大关;新创建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有力支撑着德阳经济的增长曲线。
“政策的系统性、连续性,提升了政策的整体效能,也有助于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德阳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德阳印发《德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16条支持措施,力争到2027年建成完备的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高端装备基地等“三地一区”。“目前还在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电池)产业链支持政策,近期即将出台。”该相关负责人透露。
随着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德阳工业经济的“上扬曲线”值得期待。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受访企业与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