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记者 严易程 文/图)眼下,阿坝州若尔盖大草原铺展成无垠的“绿绒毯”。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一早,草原上的晨雾还未散尽,国网阿坝供电公司“雪域翔鹰”女子飞巡队已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110千伏若真线39号铁塔下忙碌起来,起飞、观测、记录,一气呵成……这是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守护高原生灵、筑牢生态屏障的生动一幕。
开展观测
当天,国网阿坝供电公司联合若尔盖湿地管理局、若尔盖林草局等多部门齐聚若尔盖湿地草原,开展了一场以“全国生态日·生命鸟巢”为主题的公益宣教活动,通过生态讲堂、现场巡护、科普宣教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多维度呈现“生命鸟巢”项目的生态价值。
“现在有了这些‘家’,鸟儿安全了,线路也更可靠。”国网阿坝供电公司“雪域翔鹰”高原女子飞巡队队员格让措指着铁塔第二平台上的藤条鸟巢介绍。“这个直径1米、深0.3米的‘家’,是为猛禽定制的‘生命鸟巢’。”
“这些鸟巢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安上的。”国网若尔盖县供电公司负责人陈平介绍,“公司团队专门研究了高原鸟类的生活习惯,在杆塔非防护区内配置了多种结构的‘人工鸟巢’和护鸟装置,并针对鸟类活动在杆塔本体做了局部绝缘化处理。同时,铁塔横担上的动态旋转球,能发射生态信号引导鸟类避开危险区域,并创新实施‘一巢一码’管理,扫码就能查看‘住户’信息和活动数据。”
铁塔上的“人工鸟巢”
在飞巡队员更让措现场演示下,通过扫码,记者清晰地看到了54号铁塔上鸟巢的“成长档案”——4月5日有鸟产卵,5月14日育雏,7月14日雏鸟离巢。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若尔盖湿地草原广袤却缺乏高大树木,输电铁塔成了鸟类青睐的栖息地。2021年起,国网阿坝供电公司联合鸟类专家、林草部门深入调研湿地沿线线路,分析鸟类迁徙、分布规律及保护级鸟类栖息区域,科学选址并创新推出解决方案——采用防腐藤条编织鸟巢,避开带电区域安装,并对关键杆塔部分进行绝缘化处理,从源头化解了“鸟线矛盾”。
探讨未来鸟类保护(张懿玲 摄)
“猛禽多了,鼠兔少了,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持续提升。”若尔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祝玮感慨,目前若尔盖大草原上的黑颈鹤数量已增长到2000只以上,鸟类种类也增加至176种。对此,湿地管理局为鸟类搭建了200多个“家”,在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的共同参与下,“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将注入更加鲜活的力量。
截至目前,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在若尔盖湿地草原已累计安装人工鸟巢67个、动态旋转设备178组,39基杆塔带电部位完成绝缘化治理,成功吸引200余只鸟儿入住,猎隼、大鵟等一、二级保护鸟类产蛋58枚,孵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