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8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世运会期间,为护航绿色世运会,成都成立环境质量保障和绿色低碳办赛工作专班,在空气质量保障、水环境守护、环境安全防控、绿色低碳办赛四大领域打出坚实“组合拳”。
打好“蓝天”保卫战:成都以《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任务清单》为抓手,对全市2800个在建工地实施"十不准十必须"精细化管理,全面排查1799家涉VOCs工业企业,与834家重点排污企业签订减排备忘录。开展523条重点管控区域重点道路积尘走航监测、专项检查1629家汽修企业钣喷作业、组织868家加油站按照标准开展自行检测等措施,配合临时机动车限行和区域联防联控,构建起全方位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赛事期间空气质量全部优良。
守护“碧水”清流:成都立足赛事保障要求,编制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水源地两项保障任务清单。对重点保障区域开展无人机巡查,确保问题及时发现、立即整改;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管”4个方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筑牢饮用水安全屏障。开闭幕场地、比赛场馆及运动员驻地周边河湖水体水质类别和透明度全部达到目标要求。
筑牢环境安全防线:成都制定生态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开展成都世运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桌面推演,调配充实补全承办赛事的8个区(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环境应急物资。联合成都市公安局开展世运会辐射事故实战演练,完成世运会比赛场馆、运动员驻地(世运村)、开闭幕式场地场馆周围辐射环境本底检测32个,电辐射值均低于国家标准控制限值。
打好“低碳”先锋战:成都创新发布《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开展场馆绿色低碳改造,按照“一馆一策”对27个场馆(场地)提出绿色低碳方案,投放智慧厕所11座,“碳基魔方AI智能回收箱”18台,并开展碳捐赠工作,吸引邀请11家企业参与,预计捐碳量可完全覆盖赛事产生的所有碳排放。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开展环境质量保障赛后评估工作,总结世运办赛经验,同时实施场馆碳排放核查,推动实现“赛事碳中和”办赛目标,并于赛后形成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