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曾雨轩 记者 胡敏 闫新宇)8月19日,记者从“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获悉,德阳正提质升级以红豆村、南山村为代表的77个文旅名村,构建“一村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让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在德阳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新闻发布会现场(乔薇 摄)
德阳染云山房主理人胡榕在乡村做扎染已经13年。“我们从一个100平方米的小院做到到如今近千平方米的集合店,推出的非遗文创产品卖了200多万元。”胡榕在发布会上说,德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创作的“灵感富矿”,每次去参观三星堆博物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启发。前两年她创作的拼布作品《三星堆表情》入展亚洲拼布节并获优秀奖,今年她以什邡烟叶做天然染料,把扎染的灵动和三星堆青铜器的厚重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凝视》入展中国非遗馆。
她认为,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和德阳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政府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到展示平台,样样贴心。像每年的非遗“三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光是体验课就吸引了1万多人参与。
“德阳,有让非遗‘活’起来的土壤,有让我们传承人心安的温度,更有让非遗技艺遇见未来的可能。”胡榕说,工坊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体验扎染,并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技艺。
会场旁的展示区里,四川省绵竹年画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光葵也带来了绵竹年画的各种展示品。他表示,作为传承人,首要任务是传承,同时也要进行一些创新,让传统技艺在与美食、动画、家居装饰等的结合中获得新的生命。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德阳的乡村有很多非遗项目和非遗的活动,如高槐村有扎染、潮扇、木刻等多家非遗工坊,还延伸了非遗体验、共享农场、手工陶艺等多种业态,正是文化的浸润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全新场景,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1万人走进高槐品味慢生活。在德阳,游客还能到红豆村体验千年古树下婚俗新风,到继光村看见“英雄故里”的红色印记,到响石村感悟“先忧后乐”的范氏家风。一村一品,一步一景,德阳这块孕育了众多文化的土地,还有很多宝藏村落等待发掘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