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村7组(由原白鹤林1组、2组、3组合并)地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全村面积最大的村民小组。小组长李霞经常向村干部反映:“以前全组就我一个组长,入户一圈下来,半天就过去了。”这反映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治理难题——服务对象分散、地理范围广阔,有限的村级力量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政策宣传“靠喊”、隐患排查“靠碰”、群众办事“靠跑”,成了村干部的心病。面对缺乏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困境,村干部也一度感到束手无策。
转机出现在2024年10月,全市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为联盟村带来了破局之法,依托镇党委创新探索的“八步工作法”工作机制,该镇在原有村民小组架构下,增设了“微网格”这一治理架构。在综合考虑治理半径、地形地貌、常住人口等因素后,将8个村民小组科学划分为17个微网格,选任居住在微网格内的17名村民担任微网格员,微网格员中党员数量实现翻倍,平均服务面积下降53%,平均服务农村常住人口数量下降52.5%,平均联系户籍人口下降52.9%,构建起“一增三降”的精细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了服务半径过大的物理障碍。从“大组统管”到“微网格兜底”,这张更密的治理网,终于兜住了村里的“千头万绪”。
变“坐班”为“入格”
激活治理“新引擎”
镇级层面搭建后备干部实践锻炼与网格能力提升“双赢平台”,推动村后备干部力量与微网格员深度绑定,实现“格中有骨干、骨干在格中”,变“坐班”为“入格”。
联盟村5名后备干部全部下沉微网格参与基层治理,成为微网格治理“主心骨”,不仅为后备干部提供了锤炼本领的实践熔炉,更显著强化了微网格的统筹协调与组织执行能力。
敲门入户服务
织密安全“防护网”
“李大姐,你家楼梯口堆放的柴草太多了,万一有个火星子太危险,我帮你搬到院坝规整下吧?”“小妹妹,放假了在家玩也要注意安全,堰塘水库水深,千万别去水边耍哦!”这些朴实而关切的话语,是联盟村联盟组微网格员蒋燕清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
像蒋燕清这样的微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短短13天就高效完成了责任网格内全覆盖的“敲门建网”行动,走访全村419户910人,精准排查出用电用气用火用水等安全隐患10处、现场提醒并协助整改安全隐患152处。摸清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风险人群17人,并“一对一”建立关爱台账,将安全防线延伸到最末梢。
当好便民服务员
架起干群“连心桥”
“王大爷,您腿脚不便别跑了,我把您的社保认证在手机上帮您办好了!”“李阿姨,您家申请宅基地的表格我帮您填好了,需要的材料清单也列在这张纸上,有啥不明白随时问我。”微网格员当好便民服务员,聚焦群众高频需求,微网格员主动提供“上门办、掌上办、帮代办”服务。
白鹤林湾微网格员李尧,仅1天时间就为网格内12位高龄老人完成了养老认证,帮助1户困难家庭完成了低保申请材料的初步整理和提交,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让群众办事从“跑多次”变为“最多跑一次”。
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以来,联盟村已累计为格内群众代办高龄补贴申请、社保医保缴费认证、低保申请材料初审、政策咨询解答等事项216件。
及早介入处置
当好应急“前哨站”
今年6月27日,联盟村318线一处弯道突发交通事故,微网格员黄一勇迅速担起“现场指挥官”角色,第一时间设好警示标志,指挥后续车辆减速绕行,从发现到专业力量到场,只用了12分钟,有效避免二次事故。
微网格员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发现人”和“初期处置者”,在最小应急单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以来,联盟村微网格员已成功参与初期处置田间火情、防汛救灾、交通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7起,有效上报各类风险隐患、可疑信息、矛盾纠纷等16条,成为村级应急管理体系的灵敏“传感器”和可靠“前哨站”。
划小治理单元改革是破解农村地区服务半径大、治理力量不足难题的一剂良方。联盟村的成功探索,是永兴镇16个村(社区)划小治理单元改革的生动缩影。
永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激励措施,推动这张精细高效的“微网格”在广袤乡村沃土上激发治理新动能、释放更大效能。
(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