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产业 >新闻详情

创新策源 体制破冰 激活发展动能

2025-08-26 09:54:28 稿件来源:四川观察 编辑:朱珠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7月,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牢记嘱托,我省各地加大布局高能级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同时,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开发机器人“大脑”  高能级创新平台“上新”

就在前不久,我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绵阳启动建设机器人超脑平台应用分中心,将依托“能听会说、能理解会行动”的机器人超脑平台,开展具身智能等核心技术攻关,补齐当地机器人产业链,拓展更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助力绵阳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新高地。

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总经理 刘可为:因为整个机器人的产业链里面,现在大家更多地关注于机器人的本体和它的零部件的建设,但是在机器人的大脑,特别是语音交互、多模态交互这方面,很多地方还是比较欠缺的,(绵阳)当地也需要机器人超脑平台。

企业方介绍,人机交互是眼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他们开发的超脑平台拥有行业领先的大模型和人机交互技术,是全国首个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服务的人工智能平台。而这一高能级创新平台之所以在绵阳设立分中心,是因为企业看中中国唯一科技城的创新资源、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

科大讯飞四川公司副总经理 厉彦文:绵阳的高校资源比较富集,包括像西科大,人才专家、科技力量。第二个像天链、乐聚、长虹机器人在本地发展得非常迅速。绵阳未来的发展跟科大讯飞机器人赛道的发展高度契合,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选择布局,也是坚定发展信心。

而分中心落户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引进科大讯飞、百度网讯等21家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签约项目31个、金额42亿元,覆盖芯片设计、智能计算、可信数据空间等关键领域。接下来,园区还将加大培育“超脑+”生态圈。

绵阳市游仙区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邹锐:下一步,我们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突破多模态交互技术,让机器人“更聪明、更懂你”,成为工业转型的“智能工匠”。力争到2027年,突破工业基础软件、芯片设计等20项核心技术;引进20个领军型AI人才团队,培育5家独角兽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全国样板。

放眼全省,今年,四川还将布局第二批天府实验室;同时,将在先进装备、量子科技等领域布局新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不断增强创新平台策源功能。搭建好了平台,又如何推动成果转化呢?破除体制机制的“藩篱”是关键之举。近年来,我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从“书架”走上“货架”。

体制机制“破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 毕圆:这里是成都飞锐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我身旁,法拉第旋转片正在满负荷生产。作为光隔离器的核心材料,过去一直被国外垄断,而现在实现国产替代,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将有力保障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成都飞锐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鼎:目前,我们建立了60条晶体生产线,法拉第旋转片的产能可以达到每年10万片,我们今年的产值大概在6000万元左右。在我国光通信领域,基础材料一直以来是最难攻克的,而我们的法拉第旋转片能够实现国产化,全靠杨教授团队的技术加持。

为了打破国外垄断,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青慧带领磁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法拉第旋转片技术体系。那么,如何让这一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呢?过去两年,学校将核心专利转让给了飞锐特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学校和团队3:7的比例进行分配。此外,团队还可以投资企业,成为股东,这样的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电子科技大学磁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 杨青慧: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以来,我们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明显感觉到了大家从过去的“不愿转”到现在的“愿意转”、甚至“积极转”,而且,科研人员不但有转化效益,还能在企业持股,这个改革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能动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赋权2905项,合作或新成立企业77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近245亿元。接下来,我省还将聚焦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加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中试研发等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赋能我省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