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尽管内心存有疑虑,但面对在线领取168万元“国家扶贫款”的巨大诱惑,张某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几番操作下来,钱没拿到,却等来了警察……近日,德阳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反诈中心成功破获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因轻信所谓的“国家扶贫项目”,在利益驱使下协助转移赃款,沦为诈骗团伙的“工具人”,最终被旌阳警方依法查处。
“扶贫APP”暗藏陷阱,小利为饵诱人入局
“你点击这个链接,下载后每天签到就能领钱。”今年8月,张某经朋友介绍,收到一条有关“贫困补助基金”的信息,称下载“幸福传递”APP,就能领取高额的“扶贫款”。在金钱的强烈诱惑下,张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安装了该软件。
“你下载APP后,还得加入我们的扶贫群,到时方便通知重要事项。”在自称是“国家扶贫发放审核部门”的工作人员孙某示意下,张某加入了一个名叫“中央扶贫—官方”的微信群内。此后,群内每日签到便可收取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贫困补贴”。这些小恩小惠让张某对“扶贫补助”深信不疑。
眼见时机成熟,孙某便主动联系张某,告知张某只要按照她讲述的流程操作,就可办理最高168万元的“扶贫款”放款业务,张某听闻后心动不已,当即答应办理。随后,孙某要求张某发来银行卡的交易明细、转账限额截图等信息,并告知张某,其银行卡为二类卡,且交易限额,达不到申领标准,需要“包装流水”提高银行卡额度才能办理。
为了能尽快地获得“扶贫资金”审批资格,张某便按照孙某的要求,立即驱车跨城区到对方推荐的银行重新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其间,孙某按照承诺为其报销了车辆、误工等费用,并提醒他近期要养好新卡的“流水”,等待下一步通知。
“利益驱使”心存侥幸,因小利成电诈“帮凶”
没过多久,孙某再次联系上张某,要求他去河南省洛阳市完成取现45万元的任务。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张某的警觉,他察觉到对方可能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于是立即删除了“幸福传递”APP,并将孙某的微信拉黑。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张某的朋友找上门来,告知他孙某正在四处找他,且群里已有人完成了取现任务。孙某还放话,如果张某想要领取高额的“扶贫资金”,就必须完成安排的相关任务。
一想到那168万元“扶贫资金”还在等着自己,张某心中十分不舍。得知已有人成功完成取现任务后,他决定放手一搏,再次联系上孙某,并接取了一项41000元的取现任务。怀着侥幸心理,张某利用自己新办的银行卡帮其转账,岂不知早已落入电诈“工具人”的漩涡。然而,这一次,他没有等到发家致富的机会,等来的却是民警的传唤。
经警方核实,该41000元实为另一起诈骗的涉案款项。犯罪团伙利用“扶贫资金”的名义,笼络正常使用银行账户的人用于“诈骗洗钱”,张某便是其中之一。据悉,利用“幸福传递”APP不仅可通过做任务打卡等方式,获取所谓的补助款,还可通过发展下线人员来获取抽成。
目前,张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已被旌阳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民警提醒:
1、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发布必须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要轻易接听陌生来电、添加陌生人好友、点击未知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不明APP。
2、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不出租、出借、出售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不要注册虚假公司,不出售对公账户。切莫贪图小利,沦为犯罪团伙的“帮凶”。
3、如遇可疑情况请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赵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