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8月末的四川盆地中部暑气未消。安岳县境内的起伏丘陵之下,一条崭新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如巨龙般蜿蜒穿梭、蓄势待发——这是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产500亿立方米的重要基建支撑。
8月26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安岳县召开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外输管道)完工验收会,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管道建设鸟瞰图(郑剑雄 摄)
这条全长27.8千米的管道,跨越城镇和山川,新建忠义末站和白塔寺监控阀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的建设者们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演绎出技术攻坚、协同作战的“建设故事”。
这条年设计输气量达40亿立方米的管道,自安岳第二净化厂增压装置,终至国家管网在建川气东送二线5号阀室,将为安岳气田的产能转化按下“加速键”,也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产500亿立方米注入“强劲底气”。
从初春破土到初秋建成,从规划图纸到现实图景,这条深埋地下的“福气管道”,正成为西南油气田“四横两纵三环”输配管网中的崭新注脚,将加速释放四川盆地清洁能源的磅礴力量。
踏平坎坷 开辟通途
用苦干实干演绎攻坚克难“新故事”
从安岳县城驱车出发近一小时,才能抵达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外输管道)联合项目部。8月26日一早,现场负责人陈韬掸了掸工作服上的尘土,又仔细擦拭了安全帽上的泥巴印子,迎检的紧张与期待溢于言表。
“从2月16日线路第一道焊口正式打火组焊,到现在迎接验收,我们如期完成项目建设!”顺着陈韬的目光看去,在项目部的墙上,张贴着“千难万阻何所惧 全力冲刺500亿”的醒目横幅——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建设者们刻在心头的誓言。
联合项目部定期召开现场会(程磊 摄)
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外输管道),涉及“一线一站一阀室”的建设,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一线”。
“管道途经安岳县4个乡镇14个村和1个社区,因此,科学规划是平衡民生保障与施工效率的关键。”陈韬说,其中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铜资高速穿越控制性工程的规划。“管道的一侧是鱼塘,另一侧是住房,我们经过多轮谈判论证,才找到了唯一的一条130米通道。”陈韬介绍道,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效率,还选择了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比传统人工顶管节约工期约15天。
复杂的地形和施工条件,不仅给规划提出考验,也对施工带来了挑战。
在A212桩号处,359米管道从山顶铺到山脚,途中拐了三个弯。“这里坡度近80度,都是普坚石,施工难度大,平均一天只能推进10多米。”陈韬介绍,施工团队用了近1个月时间,挖出800立方米的石块后,管沟才成型。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陡坡,“一线”的施工一标段共有8处,长度超过1000米。
A212桩号处的陡坡(米明 摄)
回想起过去半年多的建设历程,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外输管道)技术管理负责人伍江记忆中的深刻画面,有陡坡上的焊花,有深谷中的管影,也有烈日下反光的汗珠。
“在建设白塔寺阀室的阶段,遇到超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已是‘家常便饭’。”伍江说,直面“烤”验,践行“三艰精神”,施工团队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施行错峰施工,但即便如此,大家的工作服还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如今,看着崭新的白塔寺阀室,伍江感慨道:“都值了!”
攻坚克难,携手奋进。去年底以来,输气管理处集全处资源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明确本工程重点督办工作近20项。每月定期召开专班会,对重点督办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有力地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同时,输气管理处还成立了外输增压系统前线指挥小组,实现靠前指挥、动态管控,实时跟踪设备到货、安装及调试进度,为整体安装调试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探索川渝地区管道建设“新经验”
在迎接工程验收的前夕,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外输管道)安全、数字化专员胡玉乾再一次来到忠义末站,对紧急切断系统进行最后的检查。
“这个站场集成了紧急切断、除尘分离、紧急放空等核心功能。其中,站场的数字化系统能实时监测压力、流量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自动启动保护程序。”胡玉乾一边检查,一边把关键数据和信息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上。
事实上,胡玉乾的笔记本,更像是一本记录管道建设“技术革新日志”——每一页都藏着让能源动脉更安全、更高效的创新答案。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全线壁厚较厚的管道,采用了组合自动焊工艺进行焊接,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99.1%,同时还对应运用了DR数字检测技术。”胡玉乾比喻说,这套“焊接+检测”的组合方案,就像是给管道上了“双重保险”,为深埋地下的管道筑牢了第一道质量防线。
开展智能测试桩安装工作(范照明 摄)
为进一步破解工期与质量的协同难题,输气管理处还牵头推动施工模式革新,组织施工单位开展焊接预制化作业,通过“场外精准焊接+场内高效组装”的模式,完成全工程60%焊口的预制施工。这种“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的创新实践,大幅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作为保障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关键环节,检测技术的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
本次外输系统建设工程,输气管理处在西南油气田公司范围内首次应用了几何检测技术,其采用的自爬行检测器,是针对管道投产前检测所开发的新型检测器,对比传统投产前检测设备,具有无需外部动力源、运行速度稳定、操作简便等技术优点。
自爬行检测器正在对管道进行检测(胡玉乾 摄)
8月12日,随着几何检测工作顺利完成,不仅用科学数据直接验证了管道的建设质量,更为川渝地区类似管道工程的检测工作,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气脉绵延 输通四方
以责任担当书写上产500亿“新答卷”
深埋地下的天然气管道,一头连着气田奔涌的产能,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烟火。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净化天然气集输管道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化企业,输气管理处管辖的5000余公里多环形管网,如同川渝大地的“能源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清洁“福气”。
如今,安岳第二净化厂外输管道已验收通过,地面标识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净化厂正加紧投产准备,静待与外输管道“牵手”。
建设中的安岳第二净化厂(郑剑雄 摄)
今年6月初,安岳第二净化厂外输系统建设工程项目资阳压气站三台离心式压缩机组吊装就位,正式启动压缩机组及辅助系统安装调试工作。输气管理处着力“打造精品调试工程”,通过优化安装调试方案、实施技术改造等多项举措,仅用时55天便完成从设备安装到电机空载试机一次性成功,并创造了油气田公司压气站大型电机安装调试最短纪录,为压气站具备外输投产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输气管理处员工正在查看压缩机电机润滑油压力(赵兵 摄)
据悉,工程全面投运后,将有望在今年助力安岳气田释放9亿立方米的增量,为西南油气田向“500亿立方米年产量”目标冲刺提供重要支撑,也为清洁能源的福祉惠及千家万户提供有效保障。
管道每延伸一寸,都是对“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动践行——从啃下工期紧、任务重的管道建设硬骨头,到探索出复杂地形长输管道建设的新方案,再到全方位支撑项目高质量推进,输气管理处始终将“管道建设主力军”的担当扛在肩上,把“上产500亿立方米”的目标,融入每一次焊接的精准把控、每一轮调试的细致严谨、每一段巡检的安全守护中。
当安岳气田的天然气通过新管道奔涌而出,那澎湃的气流,恰似激昂的乐章,奏响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决胜500亿立方米年产量目标的征途上,助力清洁能源输通四方、“气”壮山河。
(千穗 郑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