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 | 让白草莓乘坐无人机“飞”出高原 马尔康果蔬产业寻求“出海”新突破

2025-08-28 11:22:0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8月27日,“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2025四季主题采访团走进马尔康市松岗镇。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阳光正盛,连片的大棚里一株株草莓、番茄生机勃勃。这里,正是马尔康市与港投集团携手打造的“高原有机果蔬出口标准示范基地”。

在田间地头和大棚之间,记者遇见了两位基层“操盘手”——高原有机果蔬出口标准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新海和丹波村高山蔬菜示范基地负责人何志豪,他们的讲述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鲜活起来。

基地一角(李洋 摄)

“这是我们基地的明星产品——白草莓。”王新海笑着介绍,这个白草莓品种学名叫“菠萝莓”,果肉洁白细腻,带有淡淡的菠萝香气,甜度能达到15度。2023年引进后,团队在曲靖、金川、西昌等地反复试种,最终发现松岗镇独特的昼夜温差、纯净的土壤和充足的光照最适合它的生长。

“白草莓的上市时间是8月至11月,亩产2000斤,填补了夏秋季草莓市场的空缺,马尔康现有380亩的种植规模,松岗基地就有50亩。今年,我们正在办理出口备案,9月底有望实现首次批量出口新加坡,预计每月出口量在5000斤左右。”王新海说。

除草莓外,番茄同样是高原有机果蔬出口标准示范基地的“拳头产品”。在实验育种棚内,记者看到绿、黄、红三色的番茄挂满枝头,色泽鲜艳。“这是梦想青甜2号,那边是梦想迷恋和釜山88。”王新海边走边说。这里的小番茄甜度在8度到12度之间,深受盒马等大型商超青睐。相比平原地区,马尔康的番茄酸度更低、风味更浓。

白草莓(李洋 摄)

旁边的试验区里,羽衣甘蓝、贝贝南瓜、板蓝根青菜等新品种蔬菜正在茁壮生长,错季供应的优势让它们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王新海坦言,过去高原农业最大的难题是物流。草莓、番茄这些娇贵的果蔬,如果运输时间太长,很容易损坏。现在马尔康与港投集团一起试点低空冷链物流,阿坝州内的无人机航线已经开行,预计明年还将开通马尔康直飞成都的航线。届时,高原果蔬能在24小时内进入国内一线城市市场,出口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未来,白草莓将通过无人机航线先运送到成都,再乘坐国际航班,飞往新加坡的超市货架。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好东西卖不出去,现在我们要让世界尝到马尔康的‘好味道’。”王新海说。

另一边,丹波村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内,赤松茸(大球盖菇)正一茬接一茬地冒出紫红色的伞盖。何志豪告诉记者,这个赤松茸项目一共有6亩的规模,采用棚室栽培和精细化管理,平均亩产达到8500斤,最高能到9800斤,已经超过预期目标。“我们选择了优质菌株,配方科学的培养料,再加上温湿度严格控制和绿色防控技术,才有了今天的好收成。”说到这里,他用手轻轻拨开覆盖在菌床上的湿润土壤,露出尚未出菇的白色菌丝。“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赤松茸(李洋 摄)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条带动乡亲们增收的路径。“基地每天用工10余人,主要是从事采收、分拣、包装的工作,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测算过,仅赤松茸一季的毛利润就能达到七万多元,村民也能跟着分红。”何志豪说。

记者注意到,两个基地在建设中都格外突出“联农带农”机制。无论是草莓、番茄还是赤松茸,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村民参与,并从中获得收益。王新海算了一笔账:“群众能获得五份收益,包括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股权分红、技术提升和产业带动带来的长远效益。以白草莓为例,出口后每盒能卖到40元,溢价明显高于国内市场。这样一来,产业不仅立得住,还能有效反哺农户。”

试验区内的高山蔬菜(李洋 摄)

据了解,马尔康市着力打造松岗镇高原有机果蔬出口标准示范基地,不仅是为了种出优质的草莓、番茄等果蔬,更重要的是探索一条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新路子。马尔康市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港投集团的外贸渠道优势,正在通过标准化建设破解高原农业长期存在的“小而散”“有产无市”难题,让高原果蔬不仅“种得好”,更要“卖得远、卖得值”。这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探索,也是阿坝州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在这片高原之上,一颗白草莓的旅程,已经不再局限于山谷之间,而是通过无人机、冷链车和国际航班,直抵新加坡、走向世界。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严易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