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透视德阳经济半年报⑤丨“稳增提质” 德阳“3+1”主导产业迸发硬核支撑力

2025-08-29 09:42:0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近日,在德阳各大产业园区内,暑气渐消,生产热度却持续攀升。机器轰鸣、货车排成长龙、工人专注操作,共同勾勒出德阳工业稳中向好的生动图景。

在德阳经开区,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兰航宇)的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升级,重点推进精密环锻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2024年,该公司实现工业产值4亿元,并获得GEA、赛峰、霍尼韦尔等国际客户认可,业务拓展至核电领域。“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产值翻番。”该公司副总经理朱林表示。

德兰航宇的忙碌仅是德阳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3+1”主导产业(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其中机械装备产业、材料化工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主导产业彰显强劲支撑力。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重点支柱产业支撑有力。依托“基础厚、韧性足、创新活”的产业优势,德阳“3+1”主导产业实现了 “稳中有进、质效双升” 的良好发展局面。

硬核 “擎天柱”

机械装备、材料化工两大产业迸发强劲支撑力

作为德阳工业的核心支柱,机械装备产业、材料化工产业以 “开足马力、产能拉满” 的姿态,凭借关键技术突破与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提供 “硬核支撑”。

在机械装备领域,技术突破好戏连台。8月22日,东方电气集团联合中国船舶七二五所建设的国内首个电气装备领域新材料及部件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在厦门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电气装备材料、部件在复杂海洋环境多因子耦合老化评估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德阳拓展海洋工程应用、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再添底气。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增材制造.png

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

不久前,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首次探伤合格率超99%,将运用于西藏扎拉水电站。这是行业内首次实现该转轮外部水斗与中心体的机器人焊接组焊,大幅提升了冲击式转轮的焊接质量和效率。

7 月,我国首台商业化G50重型燃气轮机济南热电华山1号项目高温部套完工下线,标志着东方汽轮机在重型燃机转子制造、高温透平叶片制造、燃烧器制造、整机装配四大核心领域完成自主化能力建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重型燃机全部核心部件自主量产制造能力的企业。

材料化工产业同样活力涌动。在德阳市罗江经开区,四川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数十名工人加紧赶制价值上千万元的大批量订单。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产品被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公司副总经理廖文军表示,当前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发展信心足。

紧邻的四川朗迪新材料公司车间里,大型机械高速运转,原材料经自动化生产线分装、码垛,仅需寥寥几名工人操作机器。该公司生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科技含量高,公司总经理朱以江预计,今年全年业务量较2022年增长35%。

产业发展离不开载体支撑。今年,德阳绵竹新市化工园区、绵竹新材料化工园区两个省级化工园区正抓紧提档升级,目前德阳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硫酸亚铁产能均居全国前列,磷酸二氢钾等精细产品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超全国总量的一半,化工产业基础扎实、韧性凸显。

产业的强劲支撑力,最终直观体现在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德阳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4.9%、材料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5.1%。

数据不仅印证了两大产业作为主导支柱 的硬核实力,更凸显了其在抵御工业经济波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的“压舱石” 作用,为德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舌尖上”的支柱

食品饮料产业托举经济担当

作为德阳经济的老牌优势支柱产业,食品饮料产业上半年表现亮眼,为区域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今年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热点商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3%,尽显传统产业升级后的强劲韧性。

这股势头在企业一线尤为突出。

位于中江县的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低温车间内,火腿肠灌装线高效运转。公司行政人事经理康海介绍,去年设备升级成效显著,扭结器升级为扎线机后,肠衣成本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25%。目前公司已新增2条生产线。“预计今年总产值能增加1亿元。”康海说。

IMG_20250217_121230.jpg

广汉特色食品

步入广汉翠宏调味品生产项目,浓郁的辣椒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我们生产的‘王牌产品’,俗称‘万物皆可蘸’。”企业负责人风趣地说道。这家调味品企业,凭借对味道的孜孜追求,“辣味定制”服务已链接超10万客户,使得“广汉风味”香飘全国。

目前,广汉已汇聚火锅生产企业162家、火锅餐饮企业424家。在德阳国家级高新区北区,一盘产业“大棋”正在布局——广汉市火锅食材产业园开建,翠宏、迈德乐、张兵兵等众多火锅食材企业将陆续入驻,推动火锅食材全产业链聚集。

中江盛昱绿色食品产业园同样忙碌,机器轰鸣与工人身影交织出产业活力。依托中江“中国挂面之乡” 基础,产业园构建起“原料筛选—精深加工—智能包装”全产业链,覆盖挂面、淀粉、火锅底料等品类。

在挂面生产车间,全自动烘干工坊主体已完工。工人们忙着校准传送带、连接管线、安装保温层板。现场负责人表示:“得赶在秋凉前调试好设备,才能衔接秋季小麦收获季生产,完善产业链闭环。”

从企业设备升级、产能扩张,到产业园全链条集群发展,德阳食品饮料产业以“点上突破、面上联动”推动转型,在扩大市场覆盖,在产销两旺的同时,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11220651.jpg

德阳数字经济企业特斯联

发展 “强支撑”

数字经济撑起“新增长极”

与传统产业“稳增长”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德阳市数字经济产业以23.5%的高速增长,成为德阳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不仅高于全市“3+1”产业平均增速10.4个百分点,更带动100余家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数字动能在重点项目与企业发展中持续释放。东方数科近日中标德兰航宇精加工数字化车间项目,建成后设备综合效率将提升80%,订单交付周期将缩短20%,产线部件生产效率将提升30%以上。

在什邡经开区,华兴宇电子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屏幕实时显示生产数据。公司董事长周明介绍,今年3月引进的SMT自动化生产线,让生产效率提升了40%,人力由原来的20人减至12人,产品合格率从98.5%升至99.8%。上半年公司产值破3.2亿元,同比增长35%,智能穿戴设备配套元件订单占比60%。

数字技术还渗透到多个产业领域。在德阳经开区,广日电梯(四川)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机器成为生产主角,工人只需负责监控和选择程序,生产周期缩短了20%,产品不良率也降低了11%。

不远处的华夏鲲鹏西部科技城项目一期项目一标段已投入试生产,待全面投产后,可年产40万台(套)信息通信产品,带动聚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助力德阳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信息通信终端产业集群。

传统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成效显著。位于德阳市旌阳区的瑞祥机械车间内,新引进的数控镗铣床实时显示三维数据,技术员按需调整参数。技术总监寇全芳表示,此前机加工依赖外包,引入设备后解决了核心难题,如今水电设备核心部件加工周期缩短15天,年产值将破1亿元。

就在今年6月,《德阳市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聚焦“3+1”主导产业,从产业招商、企业培育、“智改数转” 生态等八个维度提供支持,助力数字经济集群做大做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机械装备、材料化工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德阳“3+1”主导产业正朝着 “全年稳增长、质效再提升” 稳步迈进,为四川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德阳力量”。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图片由受访企业与部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