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交通 >新闻详情

将“少城文化”融入现代站厅空间 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全面竣工

2025-09-04 10:44:3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9月4日,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近日,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已全面竣工,目前正积极推进开通前的各项筹备工作。西大街站以“少城记忆”为主题,将“少城文化”与现代站厅空间融合,在提升通勤效率、优化出行体验的同时,为乘客营造出一个“可阅读、能沉浸、有共鸣”的城市文化新空间。

步入西大街站站厅,人们的目光会第一时间被天花板吸引。“千城皆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车站以银色铝板勾勒出鱼骨般的形状,再现了少城特有的“鱼骨状”街巷脉络。灯光从小孔中透出,像晨光穿过古老的街巷。

转角处的弧形设计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夏小亮介绍,转角处弧形的设计灵感,源于老巷子的拐角,这些设计语言,把少城的记忆“嵌”进车站的每一个细节里。

车站使用的铝板不仅能塑造视觉意象,还具备吸音降噪、优化通风等功能,实现了文化表达与实用性能的有机统一。

走进西大街站车站,会立刻发现这里的导向标识“不一样”了——它们不再垂吊在天花板上,而是“贴”在墙面,或“站”在设备上。夏小亮介绍:“我们把导向标识‘从天上挪到地上’,是为了减少各类垂吊线的视觉干扰,让大家一眼看清、轻松寻路。”

挂在墙上的导向标志

标识的高度和位置也经过细致考量。设计团队前期反复模拟推演了乘客进出站、换乘、购票等行为路径,精准布设每一块导向标识。所有导向标识统一设置在距地面2.5米的高度,最大间隔不超过25米。在电梯口、卫生间通道等关键分流位置,标识会被布置得更为密集,确保它们始终处于乘客的最佳视线范围内。

建设这样一座位于老城核心区的车站,并非易事。西大街站周边建筑密集,学校、医院、居民区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极高。

“管线迁改不仅要‘迁’和‘改’,还要‘固’和‘护’。”现场相关负责人白宁指着车站顶部介绍,“就在距离车站顶板仅约两米的位置,纵贯着一根110千伏的高压电缆,它承担着周边数万户居民的用电,施工中容不得半点疏忽。”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项目团队经过多轮严谨论证,最终选用高强度U型槽与定制铁箱对高压电缆进行全程包裹加固。

110千伏的高压电缆

西大街站不仅用金属和光影重现少城肌理,也用智慧和关怀回应着现代城市需求。车站共设置8个出入口,多数与公交实现无缝接驳,站内还配备无障碍电梯、开放式售票亭、母婴室、儿童洗手台等便民设施,让乘客的出行更高效、更舒适、更从容。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西起机投桥站(不含),东至高洪站,横跨武侯、青羊、金牛、成华等多个中心城区。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成都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