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财经 >新闻详情

破译“技术信用”密码 邮储银行科创贷激活秦巴智造新引擎

2025-09-17 10:32:53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易陟审核:张瑞灵

在四川达州,一家专注于纺织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正借助金融创新的力量,实现发展的加速跑。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深入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创新推出“科创贷”产品,以企业的“科技创新力”为信用基石,有效破解了轻资产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日,走进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崭新的全自动纺织智能制造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条代表着行业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正是企业不久前用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发放的500万元“科创贷”资金引进的。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企业负责人还在为这笔关键的设备采购资金发愁。

破局之道:技术流评价激活“无形资产”

成立于2018年的铭圳纺织科技,是达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医疗、智能穿戴等领域。2024年,企业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发展势头良好。但轻资产运营的特性,使其在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采购新型智能设备时,遭遇了传统融资模式的“门槛”——缺乏足够的抵押物,500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一度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在主动摸排区域内高新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时,通过“科创企业白名单”机制,精准捕捉到了铭圳纺织的困境。他们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思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企业更宝贵的财富——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技术流’评价模型,把企业的专利价值、科研团队实力、技术成果转化率等这些‘软实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硬通货’。”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邮储银行“技术流”评价模型于2024年正式上线,该科技创新模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分行试行应用,主要贴合难以在传统授信模式下授信的“高科技、重投入、快成长,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通过邮储银行搭建的“统一授信平台”对其企业特点,着重考察企业知识产权、科研实力,创新成果等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等重要数据,挖掘成长能力和潜力较强的企业。这一评估体系的变革,是“科创贷”产品的核心。银行不再仅仅盯着企业的厂房、土地,而是深入评估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潜力,将企业的“技术信用”转化为有效的“融资信用”。

邮储速度:五日极速放款的科技金融速度

基于这套创新的评价体系,邮储银行为铭圳纺织科技量身定制了纯信用贷款方案,无需任何抵押担保,就为企业核定了5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同时给予其较传统贷款利率低15%的优惠,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从企业提交完整资料到500万元资金最终到位,仅用了5个工作日,高效满足了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及时采购设备的迫切需求。

金融“活水”的精准注入,迅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新生产线的引入,使铭圳纺织的研发效率提升了40%,年产能预计将大幅增长60%。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能的扩大,直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功推动企业与3家国际知名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的订单规模有望突破1.5亿元。企业的发展也惠及地方,新增了20个就业岗位,并有效带动了本地纺织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为达州市打造“西部纺织科技产业园”增添了重要砝码。

使命担当:金融基因融入制造血脉

对邮储银行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信贷案例,更是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成功探索。该行科创贷款余额因此实现显著增长,深化了与政银企三方合作,服务覆盖的科创企业超过200家,在区域内打造了科技金融服务的示范样板。

铭圳纺织的故事,是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做好“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生动缩影。它深刻启示我们: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金融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用“技术流”评价替代单一的“资金流”或“抵押物”思维,为轻资产的创新主体开辟了融资新通道;政银企的紧密协同,搭建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则能有效汇聚政策、资本和技术的力量,形成支持创新的良好生态。

邮储银行达州市分行负责人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是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未来,该行将持续优化“科创贷”等专属产品和服务流程,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更多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像铭圳纺织这样的创新“种子”企业,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邮储力量。

从一项核心专利,到一条智能生产线;从一笔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到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在达州,邮储银行的“科创贷”正以其创新的金融逻辑,精准浇灌着科技创新的沃土。当金融的活水遇见创新的火花,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这里加速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篇章,正在巴蜀大地奋力书写。

(刘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