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社会 >新闻详情

洪灾之后的“缓冲器”:邮储银行为农业企业续上“生命线”

2025-09-17 15:46:00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易陟审核:张瑞灵

9月,在四川达州渠县双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鱼塘边,渠县双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伟涛正开启制氧机为刚投放的鱼苗制氧,灾后重建的养殖基地重现生机——这家在2021年洪灾中损失惨重的水产企业,因一笔190万元贷款的续贷难题,险些倒在恢复生产的关键节点。

时间回溯到2021年8月,一场特大洪水席卷渠县,对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渠县双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家已连续经营6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本土企业,塘口损毁、鱼苗流失,多年心血几乎付诸东流。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中断,但贷款却要到期。”渠县双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伟涛回忆道。若按传统模式“先还后贷”,企业将被迫四处筹款,极易陷入高成本民间借贷的泥潭。

危急时刻,邮储银行渠县支行主动上门,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贷款展期,暂缓还款压力。这一举措,如同为企业装上了“缓冲器”,赢得了宝贵的恢复时间。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近年来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企业销售收入呈下降趋势,今年6月,190万元贷款再次面临到期,企业归还本金再度陷入困境。

邮储银行渠县支行没有选择“抽贷断贷”,而是组建专项服务小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经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未发生明显变化,经营状况总体稳定。最终,邮储银行渠县支行决定启动“贷款展期”与“无还本续贷”机制,直接为企业续贷。

“这让我们省下了筹措本金的巨大压力,能把资金全部投入到修复塘口、购买新苗和升级设备中。”杨伟涛坦言。

如今,企业已逐步走出困境,固定用工从十余人增至近三十人,农忙时节临时用工达上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更可贵的是,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周边散户水产品统一销售,解决了“销售难、价格低”问题,形成“大户带小户,共同闯市场”的共富局面,显著提升了农户家庭收入。

这一案例背后,是邮储银行服务理念与风控逻辑的深刻变革。

在农业领域,银行打破“唯报表论”,建立“立体化、动态化”评估体系:看重“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和“三表”(水表、电表、鱼塘表);考察企业主的技术能力、从业经验和市场口碑,将“靠谱的当家人”视为重要信用资产;建立定期走访机制,关注天气、价格、疫情等风险,实现“与企业共成长”。

在服务模式上,实现“精准化、人性化”:创新“政银担”合作,通过政府增信降低融资门槛;提供“融智”服务,为合作社提供市场分析与决策建议,从“贷款银行”转型为“金融顾问”。

邮储银行渠县支行支持的不只是一个合作社,而是其背后链接的整个产业链和无数个农户家庭。合作社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员工的工资性收入,提升了合作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积极的金融实践。

这是一场银行、农户双方共赢的合作。邮储银行渠县支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为渠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邮储力量。

(陈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