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遂宁:“锂”想之光点亮“锂电之都”新未来——探索成渝中部“锂电之都”的崛起密码

2025-09-18 10:22:1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董豆豆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粤港澳大湾区遂宁市重点产业合作推介会签约仪式现场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融合、加快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宏大蓝图中,一场以“白色石油”——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浪潮,正让“成渝腹地”遂宁焕发全新活力。作为新能源锂电池的关键原料,锂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资源,而遂宁正以这一战略性资源为锚点,构建起覆盖锂矿加工、锂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等的全产业链体系,从传统城市蜕变为全国锂电产业高地。

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起步早、系统规划早。2013年在全省率先规划锂电专业园区;2019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锂业之都”。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2022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赋予遂宁“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的发展定位。遂宁市委、市政府锚定“锂电之都”目标,始终将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市委全会作出《关于高质量建设“锂电之都”以特色优势产业引领新型工业化的决定》,高位推动“锂电之都”建设成为遂宁闪亮的城市名片。遂宁锂电先后成功入列全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主要承载地,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2024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对工业增加值增量贡献率达86.8%,占全市工业比重约1/3,近年来始终是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第一动能。目前,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3户,其产业规模约670亿元,约占全省锂电产业1/4,成为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的核心引擎。

遂宁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实业兴市”战略,核心是通过强化工业和制造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遂宁“5+1+N”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5年以来,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保持15%的高速增长,体现了遂宁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双赛道的精准卡位,更彰显了全球锂电资源博弈中的“遂宁分量”。

蜂巢能源产品展示

战略引领筑根基

全产业链融通发展  科创人才赋能“锂”想新征程

6月25日,遂宁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建圈强链座谈会暨企业供需对接活动举行。“聚焦上游资源、中游电池、下游终端等关键环节,在建圈强链中联动发展、提升能级”,成为遂宁抢占锂电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遂宁锚定“锂电之都”定位,以“圈链思维”统筹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构建起“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锂电池—终端应用—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各环节均集聚全国行业头部企业,形成了“链主聚链属、链属辅链主”的融通发展格局。

射洪市、安居区、蓬溪县分别明确“锂电之都”核心区、引领区、拓展区定位,联动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船山区、大英县全域发展终端生产及配套产业,“三园一区、全域配套”的发展格局加速成型,为锂电产业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川裕能  (张勤宝 摄)

上游“引资源”。天齐锂业、盛新锂业等龙头企业在国内外锂资源拥有量约占全球11%,与甘孜州、阿坝州等锂资源富集地深化合作,构建起一体化锂资源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基础锂盐产能达8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7%。

中游“强材料”。聚集了四川裕能、四川锂源、富临新能源、四川朗晟等领军企业,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年产能达46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18%,匹配正极材料前驱体年产能17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7.5%;聚集四川翔丰华、四川坤天等负极材料头部企业,年产能达10万吨,形成国内领先的锂电材料产业集群。

下游“拓终端”。引进蜂巢能源、天劲新能源等终端产品,动力锂电池年产能达22GWh;引进天莱新能源、劲锐通等消费电池产品,年产能达5亿支;蜀矿环锂建成全省首个全流程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旧锂电池能力达2万吨,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发展。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遂宁建成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天齐锂业联合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共建“锂资源综合利用与新型电池基础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上线运行“信用通”服务平台,建成全国首批、西南地区首家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服务产业链企业200余户,碳酸锂交割规模、周转率居全国前列;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启用,覆盖锂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多种原材料,以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等终端产品,实现锂电全产业链检测能力覆盖;开办锂电科技学院,将院校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从载体到生态支撑,遂宁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体系,为“锂电之都”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四川锂源新材料公司

效率革命强引力

跑出项目“加速度”  “遂宁效率”向“遂宁品牌”加速蝶变

7月10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工作会议在遂宁召开,省直部门代表、21个市(州)相关负责同志走进遂宁企业智慧服务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居基地等场所,探寻遂宁优质营商环境背后的“效率密码”。近年来,遂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从“快办事”的1.0版,向“控成本”的2.0版转变,向“优生态”的3.0版升级。

天齐锂业生产基地

“从初次洽谈到正式签约再到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遂宁的配套能力和办事效率超出我们预期!”谈及投资60亿元的安徽相源圆柱形锂电池生产项目的落地过程,企业负责人由衷赞叹。这一案例,正是遂宁开展“效率革命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遂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效率革命行动”,项目全过程服务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遂宁正成为企业口中“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遂宁企业智慧服务中心作为当地的“智能大脑”+“超级服务前台”,汇聚了67个部门、158个系统、124亿条数据,搭建“3大基础平台+6大创新平台”数字基座,建立“实业兴市、引客入遂、效率高地、民生福地”4大领域19个应用场景。其中,“项目通”以“红黄绿码”预警+全流程“一键调度”为特点,将项目从策划生成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纳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均提速50%以上。此外,遂宁还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件事”,坚持程序不减、时间减半,将涉企服务事项梳理到“最小颗粒”,做到定时化、定量化、公开化、规范化,推动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限分别压减68.8%、89%;构建以“三大超市”+“五级增信”为体系的“信用通”;建设以“零证明、零跑腿、零重复”为目标的“三零城市”支撑系统,为全市经营主体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让“遂宁效率”向“遂宁品牌”加速蝶变。

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服务升级,项目招引和建设的“遂宁速度”不断刷新,重大项目招引用时周期较以往同类平均压缩50%以上,创造了江西东驰钠转干电池60天落地、武汉天钠负极材料68天签约,4个50亿级锂电项目30天内完成工商注册的项目招引新速度。“让遂宁成为最好做生意的地方”已成为全市上下精心呵护、企业家们争相传颂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遂宁始终坚持用户思维,从企业角度出发,精准识别和回应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不断降低“遂宁成本”,加快打造“成本洼地、效率高地”。

自去年以来,遂宁投入20.45亿元升级改造园区电网,8个园区全部实现“双源”供电,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89%,解决企业生产“线路闪火、停电摸黑”问题。降低用地成本方面,遂宁集中规划强配套,编制产业用地“一张图”,设立产业用地“储备资源池”,常态储备可供应工业用地1万余亩,确保企业土地有保障、产业布局有空间。

硬成本做“减法”的同时,软服务做“加法”:遂宁加强政策集成,在全面落实省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政策基础上,市县两级再拿出6600万元支持经营主体,并同步梳理存量政策措施131条、免申即享类政策13项;选派144名“金融顾问”为351家中小微企业实行网格化服务,近3年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71.39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遂宁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遂宁营商环境评价获“五连优”,创新开展“生态合作伙伴入遂行动”,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在市内形成了“产品库”即“原料库”的隔墙配套集群,推动产业生态更优、企业成本更低。锂电新能源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配套率超过50%。与此同时,依托本地骨干企业磁吸效应,协同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实现盛屯9连投、富临4连投、呐博啤酒“一拖七”等“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串项目、激活一片产业”的集群裂变效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遂宁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1114.4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1个。特别是广东先导项目的成功签约,让遂宁实现近三年百亿项目“零的突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遂宁、投资遂宁、赢在遂宁,共同书写遂宁“锂电之都”的发展新篇章。

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

协同联动开新局

“三园一区” 差异化发展  深化成渝产业协同配套服务

9月6日,50余位海外侨商代表齐聚四川遂宁,拉开了川渝行遂宁市分段活动的序幕。在遂宁天齐锂业有限公司,全球先进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让侨商们眼界大开。“该项目总投资14.3亿元,2024年实现产值30.5亿元,其产品纯度达99.5%以上,为锂离子电池产业提供核心原料。”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参观锂电池工厂后,感受到了遂宁的发展速度,作为成渝中间的经济走廊,我认为遂宁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惊叹于遂宁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基础和规模,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荣誉总会长洪来喜对项目赞不绝口。

“射洪锂电化工园区做核心、安居化工园区当引领、蓬溪配套园区拓空间,各县区、园区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才能让遂宁锂电产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态势。”遂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遂宁围绕“全市统筹、分区突破”的产业格局,为每个县区园区提炼专属产业标签,构建起“三园一区、全域配套”的发展格局,推动锂电产业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射洪锂电化工园区作为“锂电之都”核心区,集聚了天齐锂业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材料等核心产业,成为全市锂电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安居化工园区作为“锂电之都”引领区,引进安徽相源等重大项目,推动锂电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蓬溪县配套园区作为“锂电之都”拓展区,重点发展锂电材料前驱体等产业,为核心区、引领区提供配套支撑;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船山区、大英县则发展配套产业,实现全市产业联动。

同时,遂宁充分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成渝间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深化与成渝两地的产业协同合作,成立遂宁锂产业协会,《磷酸铁锂》系列团体标准获评全国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荣誉,建成西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节点,以贯通产业链供应链为导向,加快赋能企业“智改数转”和产业“建圈强链”。

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

锚定千亿启新程

布局新赛道抢占制高点  让全球锂电产业明珠熠熠生辉

遂宁提出,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坚定不移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抓大扶小、提旧育新”并重,强化“建圈强链”思维,做强优势产业、做新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快培育锂电新能源、食品饮料、油气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遂宁并未满足于现有成就,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依托园区载体布局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赛道,推动“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之锂电新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向着千亿产业目标奋力冲刺。

在固态电池领域,天齐锂业加速硫化锂制备技术产业化,盛威锂业开建固态电池金属锂负极项目,签约落地10GWh固态锂电池及5万辆无人物流车项目,形成电池制造与应用场景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关键锂材料、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布局,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在钠电池领域,成功引进投资52亿元的江西东驰钠转干电池、投资58亿元的武汉天钠负极材料等项目,填补遂宁钠离子电池生产制造的产业空白,加速构建钠电池产业链,推动“锂钠同行”发展,抢占未来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产业赛道新突围,为新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

以“锂向新质·智胜未来”为主题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将于9月19日在遂宁开幕。借势借力国际锂电产业大会,遂宁制定了清晰的项目投资目标:再签约一批重大项目,聚焦四川佰思格、合源锂创等14个5亿元以上成熟在谈项目,推动北京禾电等项目在第三季度签约;推进安徽相源圆柱形锂电池、富临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内一期竣工投产;再储备一批有效投资信息,力争下半年新获取10亿元以上有效项目信息30条以上,为锂电产业持续发展储备动能。

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于遂宁而言,锂电从来不是孤立的产业符号,而是深植城市肌理的“成长基因”——它让城市的街巷间跃动着新能源汽车的轻盈身影,让千家万户的光明里流淌着储能电站的可靠能量,将“实业兴市”的蓝图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场景,也用从原材料到电池产品,再到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的扎实布局,印证了产业强市的必然路径。

如今,依托“三园一区”的协同格局,这座城市正以“硬核”实力与“温情底蕴”并行的姿态奋力前行。而即将召开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更让遂宁成为汇聚全球智慧、链接国际资源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践行中写下骄人的“遂宁答卷”,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鲜活的“中国智慧”。

(麒麟)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