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探寻产业“园”动力丨成都高新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智羽翼”

2025-09-18 16:09:5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金秋时节的好“丰”景不只在田间地头,也在项目建设现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总投资6850亿元的654个项目矩阵正有序推进,其中高新南区天府软件园二期等299个项目加速崛起,推动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高地初具规模。

从交子大道元宇宙街区的虚实共生场景,到中西部唯一入选国家示范的虚拟电厂项目,数字经济已成为成都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的核心“名片”,更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助推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中,成都高新区作为数实融合典型案例入围,展示了产业加“数”向“新”的“高新经验”。

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典型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数实融合的经验值得分享?下一步还将有哪些规划?带着问题,记者探访了成都高新区,揭秘产业腾飞背后的“数智密码”。

094e6c9efb956f442f1d47ab06f0c77f.jpg

成都高新区一隅(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

夯实“数字底座”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省政府印发《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我省向“新”攀“高”圈出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在“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成都智算中心在内的算力基础设施合理扩容,布局建设大型超高能伽马源立体跟踪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

这一部署与成都高新区深耕“数字底座”的实践形成精准呼应,为区域数字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注入了坚实的政策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917155338_16_964.jpg

成都智算中心(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作为成都高新区“数字底座”的核心支撑,成都智算中心的“算力引擎”效应持续释放。“自2022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成都智算中心共有注册用户302家,其中企业222家、高校66家、科研院所14家,已与306家合作伙伴签署了算力服务协议,联合193家企业累计完成338个昇腾生态相关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都智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西南地区首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除了提供公共算力服务以外,还与企业深度绑定,不断探索算力商业化新模式,为其提供孵化平台。“我们还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资源匹配、梳理商业模式、对接投融资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还在持续延伸。去年11月20日,“星火·链网”(成都)超级节点在成都高新区正式上线,对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算力枢纽到网络节点,从单点突破到体系构建,成都高新区正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筑牢数实融合根基。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实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记者从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获悉,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梯度培育83家智能工厂标杆,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串联2000余家产业链企业,建成5G基站5000余个,有力有效筑牢数字基座。

其中,在“头号种子”人工智能产业板块,截至2025年7月,成都高新区共有95个算法通过深度合成算法备案,4款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目前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释放“乘数效应”

演绎数智化升级的高新故事

在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荷花”),醇厚的中药香依旧萦绕鼻尖,但熟悉的煎药场景已悄然迭代——过去,药工们在煎药砂锅旁紧盯火候生怕熬煮过劲、药液糊底的画面,如今已被智能化煎煮中心的有序场景替代:在新荷花的智能煎煮中心,机械传送带平稳运行,熬药桶整齐列队,依次驶入药品调剂区、注水区、浸泡区、熬煮区,最后由自动灌装机将药液精准分装成袋。

微信图片_20250304173419.jpg

新荷花智能化煎煮中心(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从“凭经验守砂锅”到“靠数字控流程”,传统中药煎煮的“老手艺”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标准化、高效化升级。“新荷花自2020年启动全面智能化改造后,目前已建成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化中药煎煮系统,智能管控覆盖研发、加工、质检、物流全链条。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15%,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了12%。”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周子博告诉记者。

通过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成功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荷花,也收获了“新荣誉”——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首批“四川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新荷花榜上有名,是全省唯一上榜的中药饮片企业。

新荷花的转型蝶变,正是成都高新区系统性推进“智改数转”的生动缩影。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已提升至72.8%。”与数据相对应,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又欣喜地跟记者分享了一则好消息: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公示名单,成都市经信局公布了2025年度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公示名单。其中,成都高新区新增3家企业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市级智能工厂、1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展现出高新区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进程中的强劲发展势头。

为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成都高新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专项政策+数智券+智造贷”的有力扶持,以及“诊断—培育—赋能”全流程服务和梯度培育模式,无疑是强有力的“助推器”。

2024年,成都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智改数转”专项支持政策,已为企业兑现超1.02亿元的支持金额。今年,成都高新区不仅继续投入1.5亿元激励资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首创发放5000万元“数智券”,支持企业淘汰落后设备,购置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经初步测算,截至6月,“数智券”今年已带动技改投资7.5亿元,预计全年带动技改投资9.3亿元。

真金白银的支持持续加码——日前,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智造贷”专项金融服务支持计划,联合银行提供专项低息贷款,旨在全力支持区域内先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e75a3c1bbd25a3b1da088061d7fd10c4.png

成都高新区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数智场景板块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还创新“诊断—培育—赋能”全流程企业服务,已推动16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建立规上工业转型“一企一档”,完成351家企业深度诊断并建立梯度培育库。同时,重点打造三级标杆梯队,培育出全球灯塔工厂3家、国家级卓越工厂5家、省市级智能工厂和车间75家。并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集群,建设海星工业互联网等特色平台,提供158套差异化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企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赋能跃升。

据了解,自去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工业技术改造试点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加“数”向“新”、提“智”逐“绿”,强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全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2.9亿元,同比增长89.6%。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还将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工具的同时,对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项目开展全面梳理,实施动态化管理与台账式推进。同时,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省工业技术改造的“样板间”。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