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盆地南部,星罗棋布的钻机与井站深深扎根,一刻不停地探寻古老页岩的能量奥秘。
9月17日,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传来重磅消息:累计产气量正式突破1000亿立方米大关,达1000.4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首个迈入“千亿方俱乐部”的页岩气田,为国家能源革命写下强劲注脚。
回溯发展之路,川南页岩气田走出了一条“从空白到亮彩,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之路,不仅成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阵地,更在全球页岩气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持续刷新着中国能源开发的新高度。
这1000亿立方米的产量,既是发展的里程碑,更蕴含着沉甸甸的价值: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同期发电量产生的总热量。数据表明,1000亿立方米页岩气可供日均用气量1立方米的家庭2.6亿户、8.1亿人一年用气,可以带动地区GDP增长8610亿元,创造全产业链就业岗位约450万个,对地区就业的贡献率约为7.5%,极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这股来自川南的“气”力,正为中国能源安全筑牢屏障、为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西南油气田公司威202—1中心站(黄文俊 摄)
页岩气革命的“先驱者”
四川盆地深处,群山环抱下,一块刻着“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字样的石碑伫立在井站旁,诉说着一个热血的时代和一段奋斗的故事。
“川南页岩气田埋藏深、层系薄,开发难度比常规气大得多,相当于从地下几千米的‘磨刀石’里榨气。”中国石油川渝页岩气前线指挥部生产运行部主任刘巍介绍道。
21世纪初,面对我国对天然气日益强劲的需求,中国石油迎难而上,自2006年开始勘探开发页岩气,成为国内最早勘探开发页岩气的企业。其中,随着威201井在2009年通过压裂后获气,不仅突破了“出气关”,还实现了中国能产页岩气的认识转变,拉开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序幕。
随后,在这片希望的地层上,中国石油又钻获了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井——宁201—H1井,我国第一口百万方级页岩气井——泸203井,并建成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区。
西南油气田公司泸207井区(王子丹 摄)
近20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等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参战单位持续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奋力推进页岩气革命,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数据更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交探明储量超1.5万亿立方米,累计投产井2300余口,日产超4800万立方米,年产规模超150亿立方米,累产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的井达到119口。
聚焦增储上产,中国石油持续夯实中深层、深层、新层系三大稳产上产阵地。
——中深层“控递减—增动用—降成本”多措并举,百亿立方米长期稳产基础更加扎实。
——深层套变压窜攻关和高产井培育成效显著,效益建产能力稳步增强,正加快建设第二个百亿立方米页岩气田。
——新层系筇竹寺、吴家坪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资201井、大页1井等评价井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先导试验平台进一步证实多层系开发潜力,形成第三个“万亿储量、百亿产量”上产新阵地。
资源基础扎实、技术体系成熟、管理模式适应……川南页岩气田的新发展格局跃然眼前,已成为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未来产量主要增长点。
西南油气田公司宁209中心站(敬宇翔 摄)
规模效益开发的“引领者”
前不久,页岩气新层系筇竹寺组集中评价井资214井、资217井测试均获高产,成为继资201井之后再获高产工业气流的气井,充分印证筇竹寺组页岩气良好勘探开发前景。谁能想到,这是一个曾被国外专家断言“不可能实现经济开采”的层系。
用什么打破质疑?技术就是硬实力!
20年来,中国石油聚焦技术革命,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以“井筒瘦身”为核心的钻井提效新技术,持续开展“一趟钻”技术完善与迭代,深层完钻周期突破85天。
同时,深化地质体稳定性量化研究,创新“层内W型布井”及“平台加密多轮实施”部署模式,推广全石英砂替代和电驱压裂,建立防复杂提产及降本组合模式,推动压裂工艺2.0向3.0全面升级,深层页岩气千米EUR提升了10%以上。并制定发布了首个页岩气国际标准,引领国际国内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
西南油气田公司威探1H平台(黄文俊 摄)
“我们通过优化部署,提高了资源动用程度;优化钻井工艺,提高钻井效率,缩短钻井周期;优化压裂工艺,引入更耐用的支撑材料和电驱设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单井产量;优化采气工艺,更好地维护气井产能,使气井的生产更稳定、更持久。”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院长吴建发一连用四个“优化”,道出了西南石油人将页岩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量优势的“谋”与“动”。他欣喜地表示:“综合以上创新举措,深层页岩气单井平均可采气量提高近20%,为我国页岩气持续规模效益开发打开了新空间!”
创新驱动的浪潮,既奔涌在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亦深耕于管理提质的实践沃土。
聚焦管理创新,中国石油以“三统一、全共享、创一流”为纲领,打造新时代页岩气会战“五个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凝聚内外参建单位的强大合力,装备队伍迅速集结,高峰期动用钻机169台,动用压裂设备30余套。科研技术力量全面支撑,建立6类专家资源库和钻井压裂支持中心,引进创新联合体团队协同攻关,复杂防控和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西南油气田公司泸207中心站(肖毅 摄)
“页岩气开发就是要做到井位更优、钻得更快、压得更好、产气更多,让老百姓用气更踏实。”吴建发道出了西南石油人的心声——“开发一个气田,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据悉,到2025年底,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将突破160亿立方米,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60%,将为建设川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千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