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唐千惠 何宗蔚)9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在答记者问时介绍道,我省城镇常住人口超过50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陶剑锋表示,总的来看,“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措施和成效可以用“四个心”来概括。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对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介绍(何宗蔚 摄)
让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更“安心”。始终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推动各地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目前,全省除了成都中心城区,其他地方都已实现城镇落户“零门槛”;另一方面,强化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64项,特别是在大家关注的教育方面,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2.8%,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齐心”。顺应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推动形成1个超大城市、4个大城市、32个中小城市和2016个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十四五”以来128个县(市)新增城镇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较“十三五”时期提高了5倍。
让城市生活空间更“舒心”。四川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空间。比如,在城市更新领域,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在改造中同步推进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提档升级,270万户居民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又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分别提升至96.3%、99%。
让城乡双向奔赴更“顺心”。着力写好城乡要素、产业、设施、治理“四个融合”大文章。比如,产业融合方面,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十三五”末的2.4:1降至2.2:1。设施融合方面,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农村公路总里程居于全国首位,行政村实现“村村通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