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今年9月,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德阳!
日前,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成功收官。
这场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的全球清洁能源装备行业顶级盛会,已三次落地德阳,彰显着德阳在全球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突出地位,也标志着德阳已成为洞察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窗口。
从22个重点项目签约、德阳大学科技园开园,到20余个国家企业参展、10余场高水平论坛开讲,再到纯氢燃气轮机、氢氧热电多联供等颠覆性新产品首发 ——本届大会成果亮眼、干货满满,展现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全链条活力。
在前两届大会的积淀之上,这些实打实的成果不仅展现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蓬勃活力,更释放出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的强烈信号,为全球产业发展明晰方向。
东方电气展区
新技术:
创新撑起产业“向优”发展
与大会同步举行的高端装备展览会,汇聚了近百家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企业,展示了一批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
“本次展览技术新、内容全,覆盖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突出头部企业和科技创新力量。”有关专家如此评价。
回看展会,亮点不断——
有速度。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移动储充机器人”,通过平板电脑一键下单,机器人自主规划路径、避开障碍,准确行驶至模拟电动车旁充电,且快速充电仅需10分钟。
有宽度。国内首款公开发布的可快速部署氢氧热电多联供系统,针对电网难以覆盖的特殊场景设计,应用于高原、偏远乡村和灾害应急等场景,可实现电、氧、热三联供。
有高度。开幕式上,东方汽轮机发布自主研发的首款15兆瓦纯氢燃气轮机(G15H),填补我国氢能装备领域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氢能应用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过去氢能是实验室里的‘小火苗’,现在它能成为驱动工业文明的‘绿色心脏’。”东方汽轮机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表示,目前东方汽轮机已启动G15H后续测试,聚焦极端工况动态响应、长时运行验证等课题,加速推动其从技术成果走向工业化应用。
氢能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在“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邹建新指出,2030年至2050年,氢能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从5%升至10%,全球将达到12%,成为与电力、天然气并列的支柱能源。
面对氢能产业前景,专家们给出务实建议。中国氢能联盟副秘书长万清曙直言:“我国氢能装备在技术自主创新上已取得突破,但要走向全球市场,须加快构建与国际规则衔接的标准体系,避免‘技术领先、标准滞后’困境。”
“固态氢运输、液氢设备安全规范等领域正处于标准制定关键窗口期,需联合跨国企业与机构,推动检测认证体系互认,抢占行业话语权!”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仙存妮强调。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已指明发展路径——未来要在氢—电互补、多能互补、储运方式和应用场景多元化上展开探索。在储运方式上,应基于多元化储运路线,发展长时氢储能技术与装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和分布式储能。
东方锅炉氢产业科技示范园
令人振奋的是,德阳已为氢能产业打造出“示范样板”——东方锅炉自主建设的“氢产业科技示范园”,构建起“绿色制氢—多元储氢—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德阳经验”,为全国氢能装备产业化提供了范本。
新成果:
联动集结推动产业持续协同
在9月17日的大会开幕式上,一场签约仪式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16个招商引资项目、6个上下游供销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涵盖氢能、储能、机器人、先进材料等领域,将进一步夯实德阳产业基础、延伸链条、提升能级。
“这些成果离不开各方抢抓大会机遇的集中努力,短期内已形成近20个意向投资项目。”德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当前,德阳正以产业生态圈布局,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全域发展。以德阳经开区为核心,辐射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等区县,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以大会为纽带,推动区县协同,有助于上下游集聚,为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注入新动能。”该负责人补充道。
同日,德阳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水”。一批创新平台、科创项目和投融资机构成功签约,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培育创新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对接资本资源,构建起“创新驱动”的坚实支撑。
全球视野下,行业协同的力量更显突出。大会集中发布《中国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十大标准研究成果》《全国发电设备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成果》三大重磅成果,为行业提供权威技术指引。
会场内外,企业、高校、机构间的合作洽谈密集开展,创新火花不断碰撞。
在四川省高端装备供需对接活动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供需对接需求持续火热,6家链主企业发布供给和需求清单。
德阳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全省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两条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今年依托东汽、东电和东方风电等链主企业,引进落地7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628.5亿元。上半年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两条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9.1%、18.2%。
“我们希望通过大会搭建全球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德阳市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大会的核心使命。
新趋势:
智能化构筑产业发展新空间
大会期间,10余场论坛活动,场场爆满、讨论热烈。
9月18日上午举行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会议上,距开场还有半小时,已座无虚席,不少参会者在过道聆听。“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大家都非常关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未来走势,都有话想说。”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说道。
这场会议,AI成为关键词,专家观点直击行业痛点,指明智能转型方向。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左明健提出:“智能运维是企业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第二增长曲线!”他直指传统工业运维“依赖人工、响应滞后、成本高企”的痛点,强调在全球清洁能源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以“双碳”目标为牵引,让智能化技术贯穿装备设计、制造、运维全生命周期,通过“三位一体”创新,推动产业进阶。
“AI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产业‘协同伙伴’!”东方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副主任韩鑫建议以“链式”转型驱动发展 ,由头部“链主”企业打造智能转型标杆,带动产业链企业同步升级;同时搭建产业链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通、数字化产品共享,让智能化红利惠及全链条。
“人工智能需从‘动脑动嘴’迈向‘动手动脚’。”杭州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则认为,传统AI局限于数据处理与语言交互,而具身智能通过让机器与物理世界直接交互,赋予其真实感知、灵活行动的能力,这正是破解复杂制造场景难题的关键。
作为大会举办地,德阳正聚焦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通过“招大引强”、政策支持,加快应用场景、零碳示范和项目合作布局,构建“研发—生产—应用”产业生态闭环。2024年,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规模更达3530亿元,风电、核电、气电等装备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回顾本次大会,其以鲜明的国际化特色、突出的绿色理念,给所有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大会虽落幕,但竞相发展的发令枪已然打响!“我们将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德阳市委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德阳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把握新能源发展“黄金赛道”,持续巩固“中国装备科技城”地位,向着 “世界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新高地”全速迈进!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