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电力 >新闻详情

草原“花木兰”守护海拔“3500+”电力天路

2025-09-25 18:31:2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甘雨竹责任编辑:张萍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记者 严易程 文/图)“准备就绪,可以起飞!”近日,在海拔4300米的四川阿坝州红原县查针梁子,一架无人机在国网阿坝供电公司“飞手”的操作下平稳升空,仅用3分钟便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对供电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沿着10千伏龙壤线翻过浅丘、河流,鸟瞰矗立山间的杆塔,跨过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查针梁子,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格桑梅朵女子飞巡队的达里拉姆和那姆措目不转睛地盯着无人机监视器屏幕里10千伏龙壤线的运行情况。

0K3A3239

查针梁子开展巡线

“一直以来,在高寒缺氧地区开展供电线路巡线,是十分艰苦的工作,以往像人工对10千伏龙壤线巡线需要三天才能完成。”格桑梅朵女子飞巡队队员那姆措说,2022年初,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正式组建格桑梅朵女子飞巡队,在无人机的配合下,现在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

红原县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畜牧县,电网覆盖全县8400平方公里,承担着4.9万牧民的供电保障任务,线路多穿越草原湿地。以往依靠人工目测、望远镜和红外测温等方式巡视,效率低、盲区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推动配网运维向数字化、精益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巡检效率与质量。

“女子飞巡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更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条件。无人机巡线的应用,将原本的人工巡视时间大幅缩短,显著提升了巡线效率。”在格桑梅朵女子飞巡队队长达里拉姆看来,随着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在无人机应用中的持续投入和研发实用化技术,阿坝电网正加快实现输电线路“人巡+机巡”立体巡检模式转型。

0K3A3269

达里拉姆(右)和那姆措(左)

与此同时,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的“护线”与“护鸟”行动也在同步推进。

若尔盖湿地超过90万公顷,每年10月,数万只候鸟自西伯利亚南迁至此。由于缺少高大乔木,输电铁塔成为大鵟等猛禽筑巢的首选,但也带来线路安全隐患。为平衡生态保护与电网安全,2021年起,公司启动“生命鸟巢”项目,为不同种群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空间,提前对人工鸟巢进行了增补并加大了日常巡护力度。

“直径1米、深0.3米,这就是我们为猛禽定制的‘家’。”国网若尔盖县供电公司工会主席抗州甲告诉记者,对鸟类活动频繁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杆塔,通常选择在杆塔非防护区配置“生命鸟巢”,采用仿生原理对鸟类生存环境进行复制,以“疏”的方式为不同的鸟类提供栖息空间。同时,在部分铁塔防护区安装动态旋转设备,利用其动态和反光特性,以“堵”的方式引导鸟类避开线路带电位置,从而实现对鸟类的保护。

0K3A2921

大鵟飞向鸟巢

抗州甲是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生命鸟巢”四川猎隼队队长,有着多年的护鸟经验。每年在候鸟南迁季到来前,他都会带领“雪域翔鹰”女子飞巡队将采集的大量的鸟类数据提供给四川猎隼队,为人工鸟巢选址和合理配置提供信息和数据的支撑。

据统计,2023年,国网阿坝供电公司试点安装鸟巢12个,入住国家级保护鸟类6种,产蛋并孵化幼鸟14只。截至目前,累计安装人工鸟巢67个、动态旋转设备178组,完成39基杆塔绝缘化改造,吸引200余只鸟类栖息,猎隼、大鵟等一二级保护鸟类孵化率达100%。

3c256fc1a75f30822fbd095ae8592321

探讨鸟类保护

近年来,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网绿色工程”实践,深入实施国网“候鸟生命线”“生命鸟巢”公益品牌项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电网建设的同时,持续探索“爱鸟”与“护线”双赢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促进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如今,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高原女子飞巡队主动当起了鸟儿们的“电管家”。除了对鸟儿入住情况进行跟踪式巡护和数据收集外,她们还时常进社区、进学校,进行鸟类科普宣传,凝聚爱鸟护鸟共识。

随着珍稀鸟类不断栖息,观鸟旅游与生态研究渐热,不少当地农牧民转型为民宿经营者或鸟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