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广元市昭化区,当地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局限,以“种养循环”为核心抓手,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绘就了一幅产业旺、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9月25日,在位于射箭镇晒金村的广元市昭化区万驰种养殖农场,满载玉米秸秆的三轮车排起长队,这些来自周边农田的玉米秸秆,经基地粉碎、发酵后制成青储饲料,既能解决农户秸秆处理难题,又为肉牛提供了优质饲源,成为种养循环的“第一环”。
“以前的玉米秆没什么用处,现在可以把玉米秆卖到养殖场,由养殖场加工成饲料,每吨可以卖200元。”昭化区射箭镇晒金村村民易文荣笑着说,“去年,我卖了1000多元,今年应该还能卖到1000多元。”
近年来,射箭镇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目前,该农场已构建起“养殖产粪—粪变有机肥—肥育良田—粮饲喂畜”的生态闭环,年可向周边村民提供有机肥1000余吨,回收秸秆1200余吨。
“从老百姓那里收购来的秸秆可以加工成优质的肉牛草料,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堆积发酵处理后,可以免费提供给周边老百姓,作为农田肥料使用。这种种养循环模式不仅可以降低老百姓的种田成本,还能增加收益,每亩能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广元市昭化区万驰种养殖农场负责人胡立介绍。
粪污有了“好去处”,秸秆有了“新销路”,农户也迎来了“双机遇”。如今,全镇肉牛存栏量达4300余头,肉羊7600余头,畜牧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1.8万元。在“种养循环”模式的推动下,曾经的“污染点”正逐步变成“增收点”。
“我们推进种养循环,始终把‘节本增效’和‘减污降碳’抓在手上。”昭化区射箭镇镇长李相强表示,对于养殖基地,当地建立起“环保考核机制”,把粪污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纳入考核。同时,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当地实现年均转化有机肥近2万吨,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不仅是射箭镇,放眼全区,通过推广种养循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4.8%,化肥使用量较往年减少了0.21%,既破解了传统农业污染难题,又推动畜牧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
(朱映江 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