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记者 杨琦)“没想到,院子里还能种出名贵中药材,产量还不错!”9月26日,在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镇村民长生家的庭院内一片欢呼。当天,甘孜州农科所经济作物研究室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测产,一粒粒白色川贝母让长生激动不已。
川贝母采挖现场(丰先红 摄)
“每平米产量1.38斤,估算产值,每平米川贝母的种植收益相当每亩青稞的产值,小庭院也有大收益。”甘孜州农科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丰先红介绍,“2年生川贝母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亩产干货达50-80公斤,年增收可达10万-15万元,是传统畜牧收入的10倍以上。”
2023年,甘孜州农科所开始探索川贝母“2+2庭院”栽培模式,即提供2年生贝母鳞茎给农户,农户种植2年采挖。该模式率先在炉霍县虾拉沱镇的13户村民中示范推广,每户种植面积为20平方米。村民长生当年11月底在自家庭院播种了1.4斤2年生贝母,此次共采挖12.8斤,按市场均价计算,可实现收益5120元。其余种植户预计将于明年陆续采挖。
川贝母现场测产(丰先红 摄)
“可惜有5平方米因为施肥不当损坏了部分贝母,不然产量和收入还会更高。”测产现场,长生略显懊恼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川贝母“2+2庭院”栽培模式,农牧民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等零散空间,采用腐殖土、农家圈肥等本地材料配制栽培基质,使川贝母种植海拔下移至3000至3500米左右的农牧区。基质栽培依赖本地有机材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与牦牛放牧等传统农牧业形成互补循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同时,川贝母庭院种植劳动强度低,日常管理以除草为主,适合留守家庭及妇女、老年人参与。庭院种植便于农牧民就近管理,无需长途跋涉,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小规模庭院种植,无需额外占用耕地或草场,有效推动农牧区闲置资源高效利用。
庭院种出的川贝母(丰先红 摄)
数据显示,国内川贝母年需求约1500吨,但野生资源仅200吨,人工产量不足300吨,市场缺口巨大。“川贝母‘2+2庭院’栽培模式已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广该模式,逐步在理塘、德格等县海拔在3300米以上农牧区示范种植,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丰先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