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9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推进幼小衔接、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和高完中等贯通办学”精神,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缓解教育焦虑,成都市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
实行三项贯通:学段贯通、课程贯通、素养贯通
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素养培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试点将实行学段贯通、课程贯通、素养贯通等三项贯通。
学段贯通方面,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读到高三,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提升教育体系的整体性、促进核心素养持续发展、解决学段间知识断层和学习方式转变及适应问题,有效减轻学生升学压力。
课程贯通方面,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实现课程纵向整合、层层递进,横向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
素养贯通方面,贯通培养试点班级创新育人方式,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种关键能力,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三种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
推动三项改革:育人方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
育人方式改革方面,着眼学生学习方式、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一以贯之的培养,构建与实施贯通式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人才成长的多路径发展图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个性兴趣、做好长远生涯发展规划、有更多样化选择机遇。
教学方式改革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主动创新数字化赋能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学生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
评价方式改革方面,建立贯通式学生多元评价体系,除学业成绩外,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提升,将评价结果以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客观的指导。
首批试点学校共8所,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目前,成都市遴选了8所学校开展十二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先行试点,学校在小一或初一年级确定2个班为贯通培养班,学生就读期间单独组班进行贯通培养。
其中,开展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培养的试点学校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都江堰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开展初高中六年贯通式培养的试点学校为:成都列五中学、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温江东辰外国语学校、温江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哪些学生可以参与该项试点呢?试点学校参加贯通式培养的学生从该校小一(或初一)入学的政策性入学学生中产生,十二年一贯制起点为本校小一和初一学生,普通高完中起点为本校初一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实际,自愿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
据悉,下一步,成都市教育局还将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构建“小—初—高”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有效缓解群众教育焦虑,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