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社会 >新闻详情

乐山市五通桥区:非遗牛华“打月画”民俗重现千年古镇

2025-10-02 18:50:09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董豆豆责任编辑:杜静审核:杨璐

说起中秋佳节,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祭月、赏月、玩花灯、抚古琴,吃月饼的画面,然而,乐山市五通桥区的牛华镇在中秋佳节还有另外一道风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五通桥的百姓人家在中秋节“打月画”的独特民俗就十分盛行,红极一时。

非遗牛华“打月画”

非遗牛华“打月画”

牛华“打月画”民俗传承人周先备

牛华“打月画”民俗传承人周先备

牛华镇是五通桥区的一个千年古镇,也是当年乐山盐场的首富之区,一年四季各种会节不断,像中秋节“供月画”“打月画”的民俗更是深入百姓寻常家。今年71岁高龄的周先备老人是牛华“打月画”民俗传承人。据老人讲:月画是五通桥老百姓在中秋节祭祀、供奉神灵的一种祭祀供品,供奉月画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其本质都在于原始的对月亮和太阳的崇拜一样,属于一种自然崇拜,是被赋予了丰富人文内涵的“月亮文化”。

月画插图

月画插图

月画分为“供月画”和“打月画”。“供月画”是大人的活动,供月就是祭月的意思。八月初一把古书上的人物插图描下来,贴上硬纸,用竹签串上,然后在柚柑上插成圆形,中间点上蜡烛或者香。月画可制作成一柑、二柑或三柑,一根竹竿上可以穿两个柚柑或三个柚柑,这样就可以多插画像。用于供奉的月画制作精美,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文学名著。如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嫦娥奔月、唐僧师徒;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及其他历史人物,一个柚柑插一组人物故事。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百姓将制作精美的月画在家中供于神龛之上,或将其插于门前或天井中,以示对神灵的尊重,以之祈求月神保佑。

打月画场景

打月画场景

“打月画”则是将一种做工较简单的月画,用于沿街巡游,分团队进行打月画比赛的游戏,“打月画”因此而得名。当时有童谣唱道:“要好玩,划龙船。要好耍,打月画。”每逢八月十五夜幕降临,孩子们就点亮月画蜡烛,由一位少年举着月画与前呼后拥的少年沿街巡游。如果遇到其他巡游队伍,一部分少年负责保护自己的月画,另一部分人就拿柑锤或油柑流星锤击打对方的月画,相互嬉戏打闹,呈现出一片浓浓的节日氛围。月画的烛光在大街小巷游动闪烁,忽明忽暗,繁星点点,把古镇的街道装扮得犹如天上的街市般特别漂亮。

舞蹈版《打月画》

舞蹈版《打月画》

牛华“打月画”民俗传承人周先备说:“我们有时候想起以前美好的传统文化,觉得十分值得回味和珍惜,我希望这项传统文化在我们五通桥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发扬的方式也可以有创新和变化。比如说,过中秋节了,舞蹈表演可以把这个打月画作为一个题材;月画的插画题材内容可以是神舟、天宫、探月车等;电脑软件方面的人才可以把打月画搞成一个游戏节目,让小朋友在玩耍中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五通桥区已将牛华“打月画”民俗列入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挖掘整理这一民俗活动的文化研究,让“打月画”这项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上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秋石)

(图片来源: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