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教育 >新闻详情

课程“赶集”、共同体启航!成渝共创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新范式

2025-10-11 19:00:3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朱珠责任编辑:刘艳审核:杨璐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每一个小物件都是独家设计!”10月11日,成都江滩公园热闹非凡,2025年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暨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在这里举行。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共同指导,成都市教育局主办,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成渝劳动教育成果,并举行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成立仪式,探索劳动教育从“课程活动”向“育人生态”的系统升级,推动成渝共创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新范式。


活动现场

成果“摆摊”、教案“赶集”

成渝劳动教育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

本次活动覆盖外场和内场,联动线上与线下。其中,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在外场举行,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在内场举行。来自成渝地区的师生还可以通过现场获得的“劳动教育共享币”兑换线上教案资料。

19cd6698-392e-4266-bb5e-e33fae4d0be1.jpeg

创享集人流如织

 成都23个区(市)县的中小学师生,带着劳动教育课程及成果作品集中参展。四大主题特展和40个主题展台中,近200个由各校自主研发的劳动校本化课程,紧扣成都“天府粮仓”、非遗文化、“奋进中的创新创造之城”“公园城市”等特色和名片。同时,创享集上还设置了重庆市劳动教育专题展区。本次活动也是成渝两地劳动教育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


参会老师咨询课程情况

展览现场,学生成果令人赞叹。新津区学生以“宝墩模型”和“农博园沙盘”呈现了农具从古至今的演变脉络;青羊区学生创作的13.5米《锦绣成都》剪纸长卷细腻刻画城市风貌;高新区学生则以航天育种培育的近200斤特大南瓜展现学生“创客之趣”。


集市“小摊主”

学生成果集市也是一大亮点。学生们摇身变成“小摊主”,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作品拿来义卖。摊位上,从非遗技艺漆扇、剪纸,到自创配方的烘焙点心与中草药香囊;从环保手工皂,到充满想象力的3D打印玩偶……作品涵盖非遗手作、文创设计、科技融合与农创产品等多个领域。学生们展售所得还将捐赠给山区学校,让劳动教育温暖延续。

共同体启航、“路线图”发布

成渝共创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新范式

在内场举行的2025年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上,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


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

据介绍,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将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形成“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学生互联、科研协同”的有机生态系统,推动成渝劳动教育从“单点创新”走向“区域共生”,将为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新范式。

随后,现场发布《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为成都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提供“路径图”。

根据该计划,成都将形成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参与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保障有力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格局。


专家分享

推进会现场,专家学者带来了劳动教育新理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班建武指出,在物质丰裕的当下,学生的需求已从生存转向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应超越将劳动作为谋生工具的旧有观念,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感和自我确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晓燕则表示,在实施中,劳动教育要突破“田间打卡”的形式主义,通过技术、制度、资源三位一体地创新,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推进会上,《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报告2025》的发布也引发关注。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近年来,成都不断深化先行示范作用,交出了“培养未来劳动者”的成都答卷。目前,成都已形成了市县校三级推动劳动教育组织体系,13个试点区县和94所试点学校逐步形成“试点+示范”层级推动的工作模式;全市校均开设劳动选修课程5门,学生选修率达98%,其中融入成都元素的特色课程约占35%。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 文/图)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