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以前觉得法律是‘硬规定’,离日常生活很遥远;现在执法部门的同志上门检查时,会主动帮我们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次我购买的净水器商家拖延安装,正是凭借学到的法律知识成功追回了3999元退款。”近日,宣汉县东乡街道居民康女士谈起自己的维权经历,满是喜悦。这是该县推动“八五”普法与人大执法检查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宣汉县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与人大法律监督的协同机制,实现普法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转变,执法检查从“事后监督”向“全程赋能”升级,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协同共治
编织法治宣传“经纬网”
“以往各部门普法工作往往‘各唱各的调’,人大执法检查也多呈‘单兵作战’态势。如今通过协同机制的建立,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鲜菊介绍道,机制创新是融合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集中普法行动
宣汉县从制度设计入手,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体系,编织了一张法治宣传的“经纬网”。
县人大常委会牵头联合33个重点执法部门,成立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监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对照人大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梳理12个重点领域,制定重点普法任务清单,按照“检查什么法律就普及什么知识”原则,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和季度调度,去年以来,协调解决5类突出问题,打通部门信息隔阂。
同时,将“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与执法检查时序紧密衔接。3月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开展检查,联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1月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检查,同步启动招聘月系列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全程融入
打造法治教育“流动站”
“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让群众懂法、企业守法——这是融合工作的核心目标。”县司法局副局长许小波表示,宣汉县将普法融入执法检查全流程,使每次执法检查都成为一堂“流动法治课”。
宣汉县将普法深度融入执法检查前、中、后全流程,通过检查前的普法预热,提升了民众的法律素养,为执法检查奏响了法治前奏曲。
集中普法行动
检查前,围绕执法检查主题,开展普法预热活动,大力提升“法治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执法检查前,组织普法活动60余场,居民反诈知识知晓率从62%提升至95%。
检查中,司法骨干加入执法队伍,既查问题又释法理,将执法现场变成了生动的“法治课”,实现了执法与普法的深度融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检查时,检查组成员先学习法律法规,检查中既核查问题又现场释法,两年来开展此类同步检查12次。
检查后,宣汉县注重“问题整改”与“普法补课”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督办函督促制定专项普法方案,深入基层开展宣传,为问题整改注入了“法治剂”。
三维联动
拓展法治传播“新视界”
“县城主会场开展集中宣传,乡镇分会场同步进行‘执法案例讲解’,线上平台还有普法视频展播——这样的立体化普法,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南坝司法所所长王劲松感慨道。
宣汉县采用“主题同步规划、场地同步联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三同步”策略,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拓展了法治传播的“新视界”。
普法活动
年初确定“执法检查+普法”主题清单,2024年以来,将12部法律法规列为重点,提前制定配套方案。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在执法检查同时部署5项宣传活动,实现“检查未动、普法先行”。
流动普法进万家,法治种子播基层。线上,依托“宣汉人大”“宣汉司法”等微信、抖音平台推送“法律解读”“典型案例”等内容,阅读量超300万次。线下,“流动普法队”成为宣汉县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在执法检查间隙开展“微宣讲”200余次,让法治观念在基层生根发芽。
法治赋能
驱动基层法治“新飞跃”
“融合不是终点,关键是要让法治成为县域治理的‘硬支撑’。”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雪花强调,宣汉县通过构建“反馈—考核—提升”机制,确保融合成果落地有声。
反馈机制的建立,让检查中发现的“普法盲区”得到及时整改;考核机制的完善,推动了全县执法单位普法履职达标率的提升。
据悉,该县针对农村老人医保政策了解不足问题,推动县医保局联合乡镇代办点开展“办业务、讲政策”活动,召开院坝会300余场。去年,推动全县执法单位普法履职达标率升至98%。
此外,通过每季度的“法治专题培训”与“执法普法技能竞赛”,提升了人大代表与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与普法能力,为法治护航县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驱动县域治理实现“新飞跃”。
如今在宣汉县,“执法检查推进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覆盖到哪里”已成为常态:企业经营者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规避风险,村民遇到纠纷优先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校园里“法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八五”普法与人大执法检查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公众法治意识,更让人大法律监督充满温度、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为宣汉“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张平 向紫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