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电力 >新闻详情

电亮高山照民生——马边县1600米高山笋区通电记

2025-10-13 16:12:03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老板娘,每天在你这免费充电,添麻烦了,明年再见了。”

“不谢不谢,都是国家的政策好,现在山上充电不愁、手机信号满格,买笋卖笋扫码转账,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苦了,明年再见。”

近日,随着八月笋采挖季的结束,来自美姑县的采笋人阿洛子石与山间小摊的老板娘阿彭阿果道别下山,也带走了这个秋天属于笋山的故事与温度。

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海拔1600米的大王山深处,每年秋季,上万名笋农如“候鸟”般迁徙而来,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艰辛采笋生活。30多年来,他们栖身于简易帐篷,交易靠现金、通讯靠“运气”,深山与外界,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而今年8月中旬,在乐山市委、市政府,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随着国家电网笋山专线的架设完成,稳定可靠的电力如血脉般输入这片曾经的“信息孤岛”,彻底改写了笋农的生存图景。

一根根电杆攀山而上

一根根电杆攀山而上,送去的不仅是点亮笋山的灯火,还是照进现实的民生之光。

一根专线上高山

点亮笋山新生活

傍晚时分,沿着大竹堡乡前往仰天窝最近的笋农集中驻扎点,夕阳将高山草甸和石林染成了金黄,沿途小摊次第亮起了灯火,笋农们陆续归来,这里开启了一天最热闹的笋农生活时刻。

笋农们陆续回到集中驻扎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采笋季,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为这里的笋农们送来了期盼30余年的光亮。

在阿彭阿果的小摊前,在电冰箱嗡鸣声的伴奏下,她赶紧在酒水区和炸串区摆好手机支付的二维码牌,并利落地从冰箱里取出串好的食材,放在托盘里,等待着即将光顾的大量笋农。

阿彭阿果(左)的小摊实现了手机支付

“阿果姐,帮我炸根烤肠和几串五花肉,我充会儿电过来拿。”刚回到集中点的劳动镇采笋姑娘阿吾,第一时间到当地政府在阿彭阿果摊位设置的免费充电便民点给手机续电,顺便点了炸串慰劳自己。

阿彭阿果摊位对面,是当地政府为规范管理,统一为笋农们搭建的一排排迷彩色帐篷,排列整齐、呈阶梯式分布。此时,随着笋农陆续归来,集中点谈笑风生、炊烟袅袅。“这里条件一年比一年好,充电、打电话都方便,卖笋子可以微信转账,明年你也来吧。”阿落子石和女儿坐在帐篷前,迎着夕阳与朋友视频通话。

阿落子石母女一边看风景,一边和远方的朋友手机聊天

此情此景,与笋农们往年采笋生活的困窘截然不同。

“马边八月笋主要集中在大竹堡乡大王山林区,是藏于深山的山珍,因笋体细长、肉厚脆嫩而闻名。”大竹堡乡副乡长巫果说,这里八月笋产量达800万斤左右,产业收益约4000万元,是马边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

马边大王山林场党支部书记娄苟英梅说,大王山林区是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重要的天然林区,这里大量采笋卖钱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此后,每年8月中旬,来自马边、美姑、雷波等地上万的笋农如候鸟般涌来。一个多月的采笋季,吃住在深山中,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笋农们白天背着尼龙口袋穿梭于海拔1600米的密林,夜晚则栖身于木棍与塑料薄膜搭成的简易帐篷。对笋农来说,生活最大的不方便是离村庄较远,不通电。

不通电,意味着现代生活基本需求的断裂。

阿吾感叹,充电是一大难题:“山下充电太远,山上自己发电的小摊充电一次5元,去年我带了5个充电宝仍不够用,最后还花了100多元充电费,太贵了。”

信号缺失和现金交易同样困扰着笋农。提起这,阿落子石直摇头:“哎哟,以前没有电,基站建不起来,想给家人报平安都得满山找信号。卖笋只能现金结算,钱带在身上怕丢,放在帐篷里怕偷。”

供电所人员给沿途接电的小摊贩宣传用电安全

没有电,商家也极为不便。现金交易让阿彭阿果每年上山前都要准备足够的零钱,更令她心痛的是,山上无法用冰箱,不少做烧烤的食材因无法冷藏保鲜,坏得快、损耗大。

曾经,盼电成为笋山上万笋农共同的心声。

如今,国家电网笋山专线的建成圆了笋农的梦。一根根银线送来的不仅是稳定电流,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穿林越壑送电艰

不看眼前看长远

一根根银线翻山越岭,沿着陡峭的山路蜿蜒而上,将现代文明的电能送往海拔1600米的无人区。这条全长近10千米的电力专线,其中10千伏架空线路7.16千米,10千伏电缆2.05千米,传输的不仅是电,更是国家电网对马边群众的深情厚谊。然而,其建设过程却充满挑战。

专线以大竹堡乡场镇为起点,延伸至仰天窝一带,海拔从700多米攀升到1600多米,途中经过坡陡、茂密、潮湿的林区保护区,工程设计和建设难度极大。

高空架线施工

在方案设计阶段,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特邀专家现场踏勘,多次调整,最终确定“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结合的方案。

“为了防范林区火灾风险,我们有500多米的架空线路。”参与施工作业的荣丁供电所所长李定恒表示,工程采用最新的配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线路大部分选择了造价更高的敷设方式——沿公路埋设电缆。“一方面,是为了绕开珙桐等珍稀植物,保护高海拔脆弱生态。另一方面,考虑到仰天窝一带是马边规划打造的旅游景点,架空线路会影响景点美观。”李定恒补充道。

沿公路埋设电缆

除了设计难题,高山林区的施工同样艰巨。

“坡陡、林深、潮湿多雨,非常不利于安装。”荣丁供电所副所长任禺西回忆,尤其今年夏季安装阶段,大部分是雨季,加之海拔升高和新配网标准的应用,一根电杆高达18米、重2吨,安装难度远超平常。

潮湿环境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蚂蟥多和湿气重。一位年轻的电工卷起裤腿,露出密密麻麻的伤痕。“你看,当时被蚂蟥咬惨了,几乎所有参与林间作业的工人都曾被咬过。而且作业期间,我们吃住在山上,每早起来被子都是湿的。”

整个笋山工程及农网改造相关工程,包括新增变压器4台,总容量500千伏安,总投资超600万元。如果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眼前来看这是一笔“亏本买卖”。

“我们不是只算眼前的经济小账,要算民生账,要看长期综合效益。”国网乐山马边县供电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建佳表示,打通笋山专线,既保障好马边老百姓当前的重要经济来源,也为马边仰天窝推进林文旅融合发展打好供电提前量,“人民电业为人民,是我们作为在地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仰天窝风景

这样的民生账本,与国家电网帮扶马边的一贯举措一脉相承。据了解,自2009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马边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围绕电网建设、产业发展等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践行“电力帮扶、消费帮扶、爱心帮扶、智力帮扶、驻村帮扶”的“五位一体”帮扶模式,为马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马边,这样的电力帮扶仍在持续。一根根电杆,一条条银线,一个个帮扶项目,正编织成马边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网,照亮马边更加光明的未来。

(黄一楠 邓培智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