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广元市旺苍县:精细化管水治水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2025-10-15 09:54:2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10月14日一早,嘉陵江支流东河,秋风卷着湿润水汽掠过旺苍县城段的亲水栈道。社区河段长、东河镇治城社区党委书记邓文全停下脚步,指尖在“蜀水智巡”小程序上快速滑动,屏幕上实时跳出一串数据:“你看,今天东河水温15.2℃,溶解氧8.3毫克/升,COD2.1毫克/升,所有指标都稳稳卡在Ⅱ类水标准里!”

这幕日常巡河场景,正是旺苍县精细化管水治水的生动切片。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川北水利重点县,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正以生态为笔、安全为墨、民生为纸,用实打实的项目、看得见的变化,勾勒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图景。

“三级守护网+百姓当管家” 每条河都有“贴心人”

旺苍县576公里的河道上,21条流域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河流纵横交错,如何守住这“一河清水”?答案藏在“三级河段长+多元监督”的治理体系里。

如今,全县28名县级河段长、110名乡镇河段长、231名村(社区)级河段长组成“护水梯队”,去年累计巡河35355次——县级干部663次、乡镇干部6829次、村(社区)干部27863次,44个河湖突出问题全整改。

嘉川镇石龙村的“治水经”更是接地气。走进村里的河段长工作室,墙上的“巡河记录表”红笔标注密密麻麻,党员巡护队每月20次的脚步,沿着东河岸边织成“防护网”;巾帼宣传队的“护水课堂”一年开了36场,820名村民坐着小马扎听知识,护水意识慢慢“扎了根”;河道保洁队的两艘打捞船、一辆垃圾清运车,年均清走18吨河道垃圾,让河水越来越清。

最热闹的要数石龙村“乡风文明生态超市”,洗衣粉、洗洁精、大米等摆得满满当当。68岁的村民张桂兰提着半袋河道垃圾走进来,称重、积分、兑换洗衣粉,动作麻利:“捡垃圾还能换日用品,河边干净了,咱心里也舒坦!”今年以来,超市换出2030件物品,520人次村民主动参与治水,东河石龙村段的垃圾量直接减少了65%。

治水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恩阳河木门镇拱桥河国考断面连续3年“稳住”Ⅱ类水,东河3个省市级断面全部达标;嘉川镇石龙村、高阳镇向阳村的管护经验登上全省专刊,石龙村还捧回了“四川省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的奖牌。

“工程屏障+科技哨兵” 山区筑牢“防洪盾”

“山高沟深、暴雨集中”,旺苍18个乡镇里,15个是山洪易发区,年均1100毫米降雨量里,藏着不少防汛压力。近年来,县里用“工程补短板、机制强效能、科技提精度”,给山区织起了一张密密的防灾减灾网。

工程建设啃下“硬骨头”。截至2024年底,1.21万处水利工程像“毛细血管”遍布全县——87座小型水库、1781口山坪塘,能蓄引提0.8亿立方米水;全县沿岸82公里堤防守护家园,东河县城段的“生态混凝土”堤防更是“刚柔并济”,既挡得住洪水,又护得住岸边草木。

机制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针对山区“预警难、转移难”,三项“硬核机制”派上大用场:“水利+自然资源+应急”三部门汛期联合值班,2024年发布预警信息68次,转移群众14016人次;70条重点山洪沟实行“沟长制”,乡镇干部、村组负责人、地质监测员“三人共管”,每条沟都配着铜锣、手电筒、救生衣,隐患点一个都没漏;354名山洪危险区群众,每户都有“1名预警员+1名村组干部+1名志愿者”包保,预警后30分钟内上门通知、两次复核,确保快速响应转移。今年9月暴雨灾害中,天星镇依托这套机制,让云峰村5社17名群众在短短10分钟内全部转移,无一人伤亡。

科技更让防灾“耳聪目明”。县域测雨雷达能提前1—2小时预判强降雨;“空天地”融合监测靠卫星、无人机、地面站点联动,彻底破解了高山峡谷的监测盲区。

“春灌润良田+饮水暖民心” 民生答卷写满甜

“灌区渠道清淤好了,水库水也满了,粮食丰收没问题!”大德镇增产村种粮大马开芝看着自家20亩田地,心里有了底。水利连着百姓的“粮袋子”,旺苍县把春灌供水当成头等大事。今年春灌,全县87座小型水库、1781口山坪塘蓄水2.1亿立方米水。白水、嘉川、木门三大灌区提前一个月忙活:清淤75公里主干渠、172公里支渠,改建8公里老化管道。

水灌区作为“核心水源地”,今年浇了8.5万亩农田——4.2万亩水稻、2.8万亩玉米、1.5万亩蔬菜,预计能多收0.32万吨粮食,农户户均能多赚500元。灌区还上线“水情信息一张图”,23个流量监测点实时监控输水情况,结合农田墒情精准调水,再也不浪费一滴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1提升到0.54。2024年,全县35万亩农田喝上“及时水”,保障了16万吨粮食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45%,稳稳守住了“川北粮仓”。

饮水安全更是暖到百姓心坎里。针对农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喝水难”,2021年到2024年,全县投资4.8亿元建成了28个“乡村水务”项目:15处规模化供水工程、213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00公里输水管道向“水脉”延伸,覆盖213个行政村、456个村民小组,鼓城、檬子等偏远山区的村民终于告别了“挑水喝”的日子。高海拔地区“冬季冻管”是老难题,该县创新推行“日常巡查+应急抢修”机制——2024年巡了680次供水设施,修了120次故障,响应时间从没超过2小时。水质保障也不放松,18个乡镇水质检测站每月抽检320份水样,水质合格率从2021年的90%提升到2024年的92%,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陈绍海 张鹤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