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蓬溪县蓬南镇:种下佛手“金硕果” 绘就振兴“锦绣图”

2025-10-15 16:12:03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易陟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走进蓬溪县蓬南镇同盟村的佛手柑种植基地,连绵的山地间,一株株佛手柑树整齐排列,枝繁叶茂,绿意盎然,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或舒展如“指”,或蜷缩似“拳”,浓郁香气随风飘散,几位村民正手持剪刀、身背背篓,有条不紊地采摘、打包,一幅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徐徐展开。

84f2a0f6-755f-4b4e-b8bc-c447fe8156c6.jpg

佛手柑种植基地

返乡创业:从“归巢雁”到“领头雁”

佛手柑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理气化痰、和胃止痛等功效,因其形状奇特,犹如手指,故名“佛手”,有“佛陀之手”的美好寓意,也常被作为观赏植物。“同盟村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佛手柑的种植。我们通过科学改良土壤、优选种苗,实现了佛手柑的高产高质。”2019年,何明中敏锐地捕捉到镇党委、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毅然放弃外地工作,返乡创业,一头扎进了佛手柑种植领域。他先后流转土地1300余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周边100余户村民一起参与佛手柑种植,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同时还邀请浙江大学农科院、四川大学农科院专家进行实地指导,从土壤调理、种苗培育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推行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佛手柑种植体系。

425e77f7-a5f2-45bb-870b-bb2fc307c5c4.jpg

采摘佛手柑

转型升级:从“种田地”到“建园区”

“建设蓬溪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园区,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举措,目前,园区内已建有烘干房13个、冷藏库12个,引进了3台集施肥、打药、播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无人机,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格局。”何明中介绍道。园区作为构建全县“2+1+N”产业体系重点项目,不仅全面配套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还积极探索种养循环新模式,通过推广林下间作、高接换种、绿色防控等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有效实现了一地多产、一田多收,推动亩均产值突破5万元,带动园区整体综合效益提升达76%。

在初级加工环节,园区配备了真空冷冻干燥机、多功能切片机、光电分选机等一系列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了佛手柑原料产地初级加工。在精深加工环节,采取溶剂萃取或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可更高效地提取精油、黄酮类、香豆素等有效成分,成功开发出佛手酒、佛手精油、佛手洗衣液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凭借优良的品质与独特的创意,已成功打入成都、重庆、山东等地市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a2dc3bb5-0893-4507-92b0-b4361a8f1ce9.jpg

采摘佛手柑

带头致富:从“一人富”到“人人富”

近年来,蓬溪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明确发挥中药材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实现出圈拔群。何明中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行机制,打造出集群发展、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种植等多种方式,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正在佛手柑基地务工的65岁村民老杜笑着说:“现在在家门口干活,管理佛手柑按天算工钱,采果按重量计酬。我一天能挣100元,半个月下来就是1000多元,加上林地流转每亩还有350元的租金,两头挣钱,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经过科学测定,进入稳定挂果期的佛手柑,在常规管理下单株鲜果产量约为20斤,管理优良的丰产植株可达30斤至40斤。按每亩85株、每斤8元的保守价格估算,农户种植佛手柑的亩产值可稳定在13600元至20000元。目前,佛手柑种植已采取“线上+线下双驱动”销售策略,线上通过小红书、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展品牌推广与电商销售,线下则与深圳金鸿药业、西安安德药业、吉林通化药业等多家大型公司签订长期收购协议,稳定销售渠道。2024年,佛手柑及相关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成功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蓬南镇人民政府供稿)

相关推荐